這樣吃「維他命」連醫生都搖頭!「三大錯誤吃法」當心結石、毒素囤積體內、身體越吃越糟|每日健康Health

| 日期:2017-06-16 | 責任編輯: 吳姿蓉 | 分類: 自然療法

》點此加入《每日健康》LINE粉絲團 

繼上回在 您吃營養保健品的觀念正確嗎? 消費者篇 談到「消費者」對保健食品錯誤的觀念後,接下來我們Donna要將我在教育訓練中發現「銷售者」對「保健食品」常見的錯誤觀念有哪些:

 

1. 營養知識不足

藥局的藥師助理、有機店老闆與店員、直銷商、醫院的門市人員…等,這些第一線「保健食品」的「銷售者」,不一定都有營養專業背景,若是產品廠商和主管、老闆、上線沒有良好的教育訓練,可能會給「消費者」錯誤的使用訊息。

我最常看到的問題就是「長期高劑量補充」,有些「銷售者」認為保健食品吃越多效果會越好,於是告訴「消費者」要大量加倍的食用。有些「保健食品」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加倍食用 (例如:腹瀉時可以補充大量的益生菌加速壞菌排除),但不是所有「保健食品」都是如此,像是脂溶性的營養素 (例如:維生素A、D、E、K),過量會囤積在體內,可能有中毒的疑慮。另外,在特定情況下,某些營養素可以增加 (例如:感冒時維他命C可增加到每天2000~3000 mg),但這並不代表需要「長期」這樣補充,雖然維他命C是水溶性不會有囤積中毒的疑慮,但若身體長期習慣這麼高劑量的營養素,哪天突然減少補充量時,反而會出現缺乏症 (其實並沒有缺乏,但身體感覺到營養素濃度落差太大),而且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會產生草酸,長期高劑量補充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正確觀念:人體對於營養素的吸收是有限的,一次過高的劑量身體吸收率差也只是流失浪費。Donna建議,「保健食品」的食用量還是要諮詢過專業的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並且把握「保養低劑量 (有特殊需求再加量)」、「少量多次」、「多喝水」的原則較為安全。

 

 2. 對保健食品的認知錯誤

我看過有些「銷售者」會誇大保健食品的療效,告訴消費者吃了「保健食品」疾病就會好,甚至可以不用去醫院治療,這是天大的錯誤啊!好的「保健食品」確實有不錯的保健功效,但仍須配合醫生治療、飲食控制、生活作息改變,如此錯誤的認知不僅會延誤患者的治療、使病情惡,更會造成國家衛生單位在管理保健食品的漏洞。

正確觀念:Donna建議「銷售者」要多學習,不要只聽單一品牌講師的說法,多聽聽不同講師與專家的詮釋,在沒有利益關係與行銷包裝的情況下比較會跟您說實話。

  

 3. 缺乏溝通能力

也有些「銷售者」不懂得如何行銷產品,銷售手法常讓「消費者」感到有壓力,例如:強迫推銷、一概否定其他品牌產品。試問,如果您是「消費者」,您會喜歡這樣的銷售方式嗎?我相信沒人會喜歡的,這樣不僅無法協助「消費者」解決問題,也可能造成「消費者」的反感,「消費者」下次當然就不會再來了。

正確觀念:學習溝通技巧,試著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

  

 4. 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通常「消費者」口頭描述的症狀不會太詳細,若是「銷售者」本身的營養知識不足,又加上太過於心急銷售產品,那就無法找出「消費者」會產生症狀背後真正的「原因」,通常就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原因」沒有解決,症狀還是會反覆發生。

正確觀念:說了這麼多還是一樣,要多學習,試著從「人」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從「病」,當然這些思考邏輯必須是有科學的基礎。

 

Donna對「銷售者」的建議:

現在是個資訊非常發達的時代,營養保健的知識隨處可得到,且「消費者」也越來重視自己的權益。所以我建議「銷售者」,務必要多多充實自己,學習新的知識,給予「消費者」正確使用保健食品的觀念,否則很容易被其他優秀上進的後輩來取代。

其實,每個人自己也都是「消費者」,我們一定也會去其他地方消費。所以,只要「銷售者」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想過,我想您一定能從中領悟到哪些是「消費者」喜歡的銷售方式?而哪些又是「消費者」會反感的?

希望我能讓您學習到良好的行銷與溝通方法,只要改變溝通方法就能幫助您成功的銷售保健觀念與產品,也能讓您的「消費者」得到真正想要的知識與「保健食品」,達到雙贏的局面。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主顧關係,往後「消費者」有需求,肯定還會再來找您,因為「消費者」感到跟您買東西是愉快的、是有收穫的。

 

Donna營養師

本名陳怡錞,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畢業,知名營養保健講師,已演講近千場,一個致力於預防保健的營養師,幫助更多人得到健康是我的夢想。 Donna的專長:營養保健、營養處方、疾病營養調理、預防醫學、營養諮詢、保健食品研發、保健食品行銷、健康減重、健康管理課程講授、營養講師培訓。 

本文出處,全文由Donna營養師粉絲團 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照片來源:Nutra Ingredients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