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臉婆」是「腎虛」和大病前兆!女中醫揭開「逆齡術」真相:雞湯這樣喝,擺脫「面黃肌瘦」自然回春!

| 日期:2016-11-28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癌症疾病

「黃臉婆」是疾病的前兆

白皮膚比黑皮膚更進化,也更健康,在疾病發生過程中也可以得到證實。中國人形容一個女人變老,變得不美麗,說他是「黃臉婆」。面色變黃是不美和不健康的開始。

 

事實上,除了「黃臉婆」,中國文字中形容病態的成語,很多都離不開「黃」字,「人老珠黃」、「面如土(黃)色」、「面黃肌瘦」等都帶有黃字。為什麼?因為黃色是從白色往黑色發展的中間狀態,或可以說是身體進入亞健康的開始。

 

張藝謀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竇驍扮演的那位男主角,在最後的時刻躺在病床上,面色是黧黑的,除了黑,還顯得很暗,這就是中醫講的「腎虛」到極致時的面色。

 

中醫的腎主的顏色就是黑色,任何疾病發展到晚期,都會損及腎,出現黑色面色的人,一般已經面臨死期。但是,致命的黑色絕非一天內形成的,而是由黃轉黑

 

中醫裡,黃色是脾所主的顏色,脾虛的膚色都會偏黃,而且不是有光澤的黃,而是黃得很灰暗。如果得不到改善,脾虛接下來就是腎虛。遵循中醫所說的「久病及腎」的原理,由黃色漸漸變為更為嚴重的黑色。如果竇驍演的這個角色,在他的發病過程中,一定經歷了年輕健康的白裡透紅,到開始發病的面色發黃,再到病入膏肓的面色黧黑狀態。在這裡,黃色或說脾氣虛是個轉捩點,這也是中醫特別重視脾氣,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經驗,如果不在這個轉捩點上遏制住脾虛的發展,再發展下去就可能難以回天了。

 

黑皮膚變白皮膚是進化的結果。反之,膚色逐漸變深的過程就是「衰退」的過程。

 

所謂衰退,就是由衰老或疾病逐漸走向死亡。而且不獨面色,任何器官因為疾病或衰老,顏色都會逐漸變黑。無論多健康的老年人,他的皮膚顏色也肯定比年輕時要黑得多。

 

所以,改變黃臉婆的狀態,其實不是為了美貌而是健康,因為給皮膚「掃黃」就是逆轉虛損的狀態,遏制住從脾虛向腎虛的發展,這就要依靠補脾藥。

 

最經典的補脾藥物有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蓮子、山藥、紅棗。它們都有「掃黃」的效果,但是,中醫一般不建議僅僅依靠人參。

 

補腎陽的藥物是「助燃」,補腎陰的藥物是「添柴」,如果從根本上補益,「添柴」的效果比「助燃」要好,而單獨吃人參,效果就類似「助燃」,但是吃人參的前提是不能陰虛,就是患者的柴草要足夠,否則助燃之後很快就燒完了。這也說明,單獨長期服用人參,有傷陰的問題

 

最平和的「掃黃」是補脾藥物配合使用,例如,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丸、人參歸脾丸。這些藥物都具備了補脾藥性平和的特性,特別是前兩種,可以做為「掃黃」的常備藥。而單味補脾中,黃耆、白朮、茯苓等,都沒有人參久服後的傷陰問題。

 

 

 

黃耆燉雞

 

材料:黃耆30克,雞1隻。

 

做法:黃耆和雞一同燉煮,燉好後吃肉喝湯。另外,每天也可以用黃耆15 克、紅棗5顆泡水代茶飲。

 

 

繪虹企業

 

本文摘自繪虹企業《不化妝也漂亮!女中醫親授美顏養生方:女生這樣做,遠離宮寒體虛,改善婦科疾病,自然慢老、不生病、更青春!

以上內容為《繪虹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自:ホワイトショット口コミ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