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水腫」代表腎臟出問題?醫師:不一定!還有7種情況更危險

| 日期:2018-10-29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內分泌系

(利尿劑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尿液以及促進體液淨失量,使得細胞外液的堆積減少。因此,會緩解或防止水腫的產生。)

Akkalak Aiempradit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腎臟內科 林士弼 主治醫師

 

告別浮腫的身影--淺談水腫與利尿劑

在門診常有病人問道:「醫生我的腳『ㄍㄨㄤ 水』(水腫),是否腰子(腎臟)有問題?」。 這是腎臟科門診常見的問題。

一般人常將 「水腫」與「腎臟病」劃上等號,然而水腫就一定是腎臟出了問題了嗎?

我們攝取的水份及鹽份經由胃腸道吸收後透過循環系統及腎臟器官的調節在體內做適當的聚積,當整個過程中的任何一環節出了差錯時,水份及鹽份會在體內不當的堆積而引起「水腫」現象。

水腫現象除了腳部腫脹,甚至在按捺後會凹陷(塌陷性水腫)外,早期水腫尚可出現下列一種或數種現象,包括:

(一)體重增加;晚上體重較白天重。

(二)排尿量減少。

(三)夜尿。

(四)原本舒適合腳的鞋子變小了,尤其晚上更明顯。

(五)早上醒來眼皮浮腫。

(六)戒指變得不易脫下。

(七)臉、手或腳有緊繃或脹的感覺。若有上述現象時最好儘速就醫和接受檢查及治療。

水腫本身,可分為局部性及全身性水腫。局部性水腫可由局部發炎或局部血管、淋巴管阻塞造成,通常只是單側小腿水腫。而全身性水腫的原因可以由心臟、肝臟、腎臟疾病、藥物或不明原因所引起。分述如下:

心衰竭:病人除了水腫外,走路、爬樓梯或平躺久後則會有喘息或呼吸困難出現。

肝硬化:水腫都局限在下肢並有腹水,病人可能有慢性肝病,且經常會出現黃疸。

特發性(體質性)水腫:以女性居多,患者多是比較容易緊張的體質,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病人的心臟、肝臟、腎臟及內分泌檢查均正常。需限制鹽份及水份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濫用利尿劑反而會加重病情。

腎臟病:腎臟病引起的水腫最常見為「腎病症候群」,主要是大量蛋白質由尿液流失,血液的白蛋白過低所至。此外嚴重的腎機能衰退,水份及鹽份無法排出亦會引起水腫。

藥物:止痛劑、類固醇(美國仙丹)、避孕藥和部份抗高血壓藥物等,都可能引起水腫。在停止服用後給與適當的支持療法都可見改善,並不須要使用利尿劑。

內分泌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婦女經期前後等。

姿勢問題: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出國坐飛機或司機等,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

利尿劑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尿液以及促進體液淨失量,使得細胞外液的堆積減少。因此,會緩解或防止水腫的產生。

但不探究病因而自行濫用利尿劑, 一開始可能很有用,但會越吃越多,產生依賴性。水份排出去後,身體的代償作用,會刺激血管升壓素過度分泌,拼命想留住水份,反而使水腫更嚴重。 水腫的治療方式因病因而異,應配合醫生做適當的治療。一味的使用利尿劑有時非但沒有助益反而會加重病情。

 

封面圖片來源

Akkalak Aiempradit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泡沫尿、水腫、腰痛代表腎臟出事?醫師:其實這十種原因更危險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