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文】燃脂最強大!生酮飲食3大關鍵:挑對東西吃怒甩高血糖、內臟脂肪,要你不瘦也難|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10-18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減重食譜

(實際上,吃下過多的米飯、麵包、麵類、甜食或是飲料,才是內臟脂肪不斷囤積的最大癥結點)

Juan Gaertner / Via  shutterstock

「生酮體質」的三大關鍵原則!

只要吃對食物,就能自然養成不會變老的健康好體質

【原則①低醣】:

醣質過多會導致失控的「發炎症狀」

◎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內臟脂肪推出「凸小腹」!

「凸小腹」正是剝奪我們青春與健康的大敵! 腹部堆積的內臟脂肪越多,人體老化的速度就會越快,患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高。

撇開外觀不好看不說,還會影響我們老年後的健康活力,並且大大提高了罹患失智症或腦中風的風險。

內臟脂肪顧名思義,就是附著在內臟周圍的脂肪細胞。難纏的內臟脂肪之所以會大量堆積,攝取過多米飯、麵包、麵、砂糖……等等碳水化合物絕對是主因

◎甩開多醣飲食,從肚子開始瘦出健康!

內臟脂肪為什麼會增加?

有很多人認為吃太多肉及奶油,是內臟脂肪增加的主因,但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吃下過多的米飯、麵包、麵類、甜食或是飲料,才是內臟脂肪不斷囤積的最大癥結點

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因為大量食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高醣質食物,才會導致內臟脂肪不停地囤積,形成消不掉的「凸小腹」。

當我們吃下碳水化合物,血糖值暫時上升後,胰臟就會分泌出胰島素,將葡萄糖送進細胞內,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被送進細胞內的葡萄糖,會成為我們活動身體、思考事物的能量來源。

但假如攝取的量過多無法消耗,剩下來的部分就會轉變為中性脂肪儲進脂肪細胞中

換句話說,假如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血糖急遽上升,身體就會為了因應這個情況大量分泌胰島素,導致內臟脂肪不斷增加,最後超出胰島素的負荷,只好再拼命分泌出更多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值。

但這樣一來,隨著內臟脂肪越來越多,胰島素的運作就會加速失控,形成一面倒的骨牌效應,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性」

不只如此,內臟脂肪過度囤積還會造成食欲紊亂,怎麼吃都吃不飽,變得越來越胖。

【原則②少麩質】:小麥(麩質)是侵蝕身體和大腦的「沉默殺手」

◎從美國蔓延到世界的「零麩質」風潮

米飯、土司、法國麵包、烏龍麵、蕎麥麵⋯⋯你知道哪幾樣會讓血糖值上升的最快嗎?

答案是土司、法國麵包、烏龍麵。只要吃下這三樣食物,兩分鐘內血糖值就會快速上升。

而這些食物的共同之處,就在於它們原料──小麥。

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早已根深柢固,但為什麼時到今日才將其視為超級危險的食物?

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轉折,就是血糖值。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小麥不只會造成血糖值快速飆升,它的成癮性也很強,容易導致腸道跟腦部出現發炎症狀

◎比巧克力糖更可怕?用健康換取口感的「改良小麥」

大家有沒有發覺,現在的麵包和以前比起來,吃起來更蓬鬆卻依然保有咬勁?我們常吃的麵包,多半是由美國進口的小麥製造而成。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美國產的小麥,幾乎已經不是我們以前常吃的小麥。而是為了加強抵抗龍捲風等天災或提高收穫量、加強蓬鬆口感,經過不斷改良的危險小麥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1981 年發表了有關GI值(升糖指數,指吃進含醣食物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指數越高)的數據資料,發現精白土司的GI值是69,但全麥麵包卻高達72。順帶一提,市面上販售的SNICKERS巧克力,雖然加入大量的砂糖和巧克力,GI值卻僅41,由此可見麵包會讓血糖值上升得多快。

【原則③正確吃油】:血管發炎,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平衡」!

◎掌握正確「油」常識!擺脫「斷糖= 吃肉」的錯誤觀念

避免血糖上升的「斷糖飲食」,近來已形成一股風潮。但實際執行的方法眾說紛紜,其中甚至不乏完全用油脂取代醣質的說法。

通常在實行斷糖飲食時,都會建議多攝取肉、海鮮、蛋奶或大豆製品,取代米飯或麵包、麵食等醣質食物。

再加上有些媒體報導指出,吃肉是維持健康的方式,導致有些人斷章取義,誤將「斷糖」和「只吃肉」畫上等號。

的確,肉類含有的蛋白質可以在體內消化、分解成胺基酸,成為細胞的原料。假如蛋白質不夠,細胞就無法進行順暢的新陳代謝,久而久之血管變得脆弱,還會同時陷入營養失調的狀態。

但是,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往往油脂也很多。根據攝取的油脂量多寡,會影響到體內的發炎狀態。

 

瑞麗美人 / Via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2262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瑞麗美人斷糖生酮飲食法:日本名醫教你吃出燃脂抗老的酮體能量,打造不生病好體質

以上內容獲《瑞麗美人國際媒體》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Juan Gaertner / shutterstock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