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逐漸年輕化 醫師勸4種人需定期做大腸鏡檢|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6-13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癌症疾病

(大腸癌雖可怕,幸運的是可以藉由找到腸道中的癌前病變,來阻止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在瘜肉階段通常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難以察覺。)

Anatomy Insider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胃腸內科 胡晃鳴 助理教授


認識大腸癌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癌症登記數據,台灣地區癌症發生人數仍持續在增加,2012年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中,大腸癌高居第一,而且發生人數再創新高。

這已是大腸癌第七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對於這個時時威脅你我健康的病魔,要避免它找上門,建議您得好好認識它一下。

從前陣子常佔領報章雜誌健康版面頭條,知名人士被診斷出大腸癌的報導,您大概對於大腸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已有概念,在此簡略介紹,包括排便習慣發生改變、裹急後重(意指常有便意,又解不大出來)、糞便形狀發生改變、便血或糞便帶血、排泄黏液、貧血,以及腹部摸到腫塊。

這些現象並非大腸癌的專利,但強烈建議您尋求醫療諮詢。

臨床上最主要的診斷工具是大腸鏡,這是唯一能同時取得組織做最後確診之方法,不少人因懼怕疼痛而選擇乙狀結腸鏡檢查,其檢查範圍侷限於前半段大腸,可能遺漏更深部之病灶,建議可考慮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

也有其他影像學檢查可偵測大腸腫瘤或瘜肉,例如下消化道攝影及虛擬大腸鏡(利用電腦斷層影像重組),但任何可疑病灶仍需藉由大腸鏡來證實或排除大腸癌。

大腸癌雖可怕,幸運的是可以藉由找到腸道中的癌前病變,來阻止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在瘜肉階段通常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難以察覺。

不過對於大腸癌好發的特定族群,建議定期接受檢查是必要的,包括以下所列:

1.年齡大於五十歲:

由於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五十歲,目前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這是一種能篩檢出大腸癌或瘜肉之檢測方法,若呈陽性反應,就必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

2.有大腸癌或腺瘤瘜肉病史:

這表示您的體質容易產生此類瘜肉,也有較高的危險性發生大腸癌,已有大腸癌病史者更是高風險群,請依據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

3.家族病史:

大約百分之十的大腸癌病人,已有親屬罹患大腸癌,若有直系親屬或兄弟姊妹罹患大腸癌,請與醫師討論是否須接受檢查。

4.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或家族性大腸瘜肉病史:

這類患者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必須定期接受大腸鏡檢。

 

大腸癌發生率雖高,但值得慶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在尚未癌化之前先割除瘜肉,即可避免形成大腸癌。

隨著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任何人都需要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注意是否出現任何身體的警訊,並積極參與相關篩檢計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封面圖片來源:Anatomy Insider/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大學生大腸癌頻傳,早餐吃肉鬆會不會大腸癌,黃聖捷醫師一次解析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