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著吃藥真的母湯!過敏性休克8成是吃出來的 這幾種藥最危險|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8-06-13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流行病學

pixabay / Via  https://pixabay.com/zh/%E5%8C%BB%E5%AD%A6-%E8%A1%A5%E6%95%91-%E4%B8%B8-%E6%B2%BB%E7%96%97-%E8%8D%AF-1582472/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郭家和

 

皮膚起疹嘔吐頭暈 都可能是過敏性休克

大眾普遍認知的食物或藥物過敏,通常只注意到皮膚紅腫或咽喉不適等輕微症狀。根據研究指出,台灣每年有300名過敏性休克的案例,其中8成是藥物過敏性休克。林口長庚醫院利用健保局資料庫,分析台灣過敏性休克的發生率以及發生的原因,發現10歲以下與70歲以上兩大族群,是最易產生食物過敏性休克的年齡層,由於過敏性休克症狀發作時極為急遽,若沒有在最短時間內妥善照顧,恐有致命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指出,「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病速度極快,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等。這些症狀常在接觸過敏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內發生,且過敏情形可延續到數小時之久,如果沒有經過適當及立即的醫療照顧,會有致命的危險。

沒有病史也危險 台灣人藥物過敏比例高

與西方國家常見因食用花生、堅果類引發的食物過敏性休克不同,台灣最常見的還是以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臨床上就曾有病人在無過敏病史狀態下出現麻醉藥過敏,導致血壓急速下降,心跳速度緩慢,需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經抽血檢驗後才發現是對肌肉鬆弛劑的過敏反應。

然而,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對醫師而言反而是一大隱憂,因為臨床上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吃藥打針過敏的情形,但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

根據健保局資料庫的統計,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目前台灣健保資料庫裡登錄藥物過敏的最大主因藥物,即歸屬於不明藥物類,其次則是抗生素及消炎止痛類藥物。

 

過敏成因複雜 出現症狀宜提早檢測

實際上,過敏發生原因複雜,與基因、環境、過敏源暴露程度有關,且各人因不同體質產生的過敏反應也不相同。目前ˋ敏原與個體的過敏強度,已可經由新的檢測方式來分析,民眾如果曾發現自己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症狀出現,可至有藥物檢測的醫療院所接受檢射,特別是曾有藥物過敏、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也可將可能為引發過敏的藥物交給醫院檢驗,才能確保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