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孩大多自小養成以媒體作為娛樂的習慣,相較於戶外活動,更偏愛待在家玩3C產品,長期下來造成運動量缺乏,令許多家長開始擔心是否會影響孩子骨骼的正常發展。
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在官網《天才領袖》撰文表示,2歲後到戶外運動的時間太少,會導致孩子的足弓長不起來、腳型不對稱、易跌倒、肌肉張力偏低,並自然而然產生一堆足部問題!
王宏哲指出,要判斷小孩有沒有O型腿、X型腿及扁平足等,首先需觀察孩子的跑、跳、平衡等動作發展的能力,家長可透過自我檢測的方法,辨識出孩子是否有足部問題。
1. 到底是不是『扁平足』?
很多家長光是看到孩子的腳掌平貼於地板上,便認定孩子是扁平足,趕緊帶著孩子到處投醫。事實上,僅是足弓貼平地面,並不足以判定扁平足,而這類情況大多也無需矯正。
但若出現足跟歪斜、小腿中心線彎曲、合併足弓塌陷,就需要外力介入或矯正。
▲足跟歪斜
▲小腿彎曲
2. 除了遺傳,還有什麼原因導致扁平足?
造成小孩有扁平足的常見原因,包括有肌力與肌張力不足,以及小孩在學走路時期穿錯鞋。
王宏哲指出,相較於現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年代扁平足案例較少,其中的原因是當時並沒有柏油路,孩子們赤腳走在砂質或黃土地上時,沙子會自動填滿足弓凹陷處以撐住腳弓;反觀現在的孩子,從會走路開始就走在大理石、木地板和柏油路上,對於腳部肌肉張力正常的孩子,行走時會對地面給的反作用力做出適當的回饋,但對於運動量不足的孩子,由於肌肉張力較低,足弓的小肌肉自然無法支撐自己的體重。
因此,當足底肌肉疲乏而放棄抵抗時,足弓就會貼近地面,就因此形成了後天的扁平足。
3. 是『O型』還是『X型』?
王宏哲解釋,隨著骨骼系統的發展,孩子的站姿會從O型→直立→X型→直立(稱為鐘擺現象),根據研究顯示,小孩到7、8歲時,X、O型腿的鐘擺現象便會停止。因此,家長看到過渡期間的O型和X型腿無需大驚小怪,建議當下就替寶貝選購一雙支撐性好的鞋子。
但王宏哲提醒,若過了4歲半,X、O型腿的現象並未隨著時間好轉,反而還變本加厲,則需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並給予治療矯正。
▲孩子的站姿會從O型→直立→X型→直立(稱為鐘擺現象)
4. 姿勢不對會造成O型腿?
王宏哲表示,部份O型腿是因錯誤姿勢造成,如果小朋友站立時駝背、肚子挺出、膝蓋往後頂,就會容易造成O型腿,久而久之甚至變成X型腿。
但O型腿的形成也有一部份是先天骨骼排列造成的,也就是說腳踝結構會影響腿部的整體排列。因足底受力方式不同,一般高弓足的小朋友比較容形成O型腿,而扁平足的小朋友則較易形成X型腿。
▲一般高弓足的小朋友比較容形成O型腿
5. 小孩為什麼會踮腳尖走路?
王宏哲解釋,小腿到腳趾的肌肉可說是同一個運動鏈,腳跟骨即為輪軸,讓小腿肌肉順利轉折進入腳底,成為足底肌群與筋膜;當小朋友的足底肌肉力氣不足時,小腿肌會產生代償作用,讓小腿肌肉收縮,使足底肌群與筋膜緊繃,幫忙撐住足弓結構以利小朋友行走,因而造成腿部肌肉張力高、肌肉緊繃的情況。
從站姿發展進入行走的初期,由於孩子的肌力尚未完全適應新的需求,因此難免出現踮腳尖代償或者踮腳尖以提供行走時所需的力氣,此時建議家長加以觀察約2週,待孩子慢慢適應新的力量需求後,踮腳尖的情形就會慢慢減少,並恢復正常的走路方式。
王宏哲表示,倘若孩子持續以墊腳尖的方式行走不見改善,家長也無須太緊張,只需幫孩子買一雙支撐性好的室內鞋穿上即可!
6.小孩走路姿勢跌跌撞撞,會不會有問題?
王宏哲表示,學走路初期跌跌撞撞實屬正常,但若過了3歲的孩童依然經常摔倒,或是經常抱怨腳酸、要抱,就應帶小孩尋求專業評估。
本文經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官網《天才領袖》授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