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飯、多吃肉、吃對油...日名醫4招清空體內糖份:血管不發炎,慢性病自然就消失-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10-03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養生食譜

【原文作者: 白澤卓二 ,千葉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博士。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抗衰老醫學講座教授】

 

血管發炎,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平衡」,怎麼吃油才健康?「海陸均衡」是關鍵!

 

隨著攝取過多醣質導致的血糖問題漸漸受到重視,最近悄悄興起了一股「斷糖風潮」。但一般說到限制醣質的飲食時,往往很容易誤解成「吃肉代替米飯和麵包」的肉食至上主義。雖然乍聽下沒有疑問,但這其中卻潛藏著另一個必須考量的問題-「油」。

 

 

油的種類有很多,在這裡暫且簡單分為多從海洋中獲得的「海洋油」,以及來自陸地上動植物的「陸地油」。「海洋油」,大多指鯖魚等海魚,富含EPA及DHA的魚油;而「陸地油」則是「動植物油」,泛指豬肉、雞肉的油脂,或是沙拉油、葵花油等富含花生四烯酸的植物油。

 

 

魚油等海洋油普遍給人健康的印象。最近常常聽到一個說法,指號稱最愛吃魚的日本民族近年來腦中風和心臟病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原本以魚為主的和食,逐漸受到歐美肉食主義取代的緣故。但嚴格來說,這個推論並不正確。

 

 

根據統計,其實從1970年代開始,「魚比較健康」的觀念漸漸普及後,日本人對魚的食用量就已回升。但是,腦中風和心臟病的罹患率卻不降反升,為什麼?原因並不是油的攝取量多寡,而是在於「油的平衡」。

 

 

掌握正確「油」常識!擺脫「斷糖= 吃肉」的錯誤觀念

  

 

避免血糖上升的「斷糖飲食」,近來已形成一股風潮。但實際執行的方法眾說紛紜,其中甚至不乏完全用油脂取代醣質的說法。

 

 

通常在實行斷糖飲食時,都會建議多攝取肉、海鮮、蛋奶或大豆製品,取代米飯或麵包、麵食等醣質食物。再加上有些媒體報導指出,吃肉是維持健康的方式,導致有些人斷章取義,誤將「斷糖」和「只吃肉」畫上等號。的確,肉類含有的蛋白質可以在體內消化、分解成胺基酸,成為細胞的原料。假如蛋白質不夠,細胞就無法進行順暢的新陳代謝,久而久之血管變得脆弱,還會同時陷入營養失調的狀態。

 

 

但是,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往往油脂也很多。根據攝取的油脂量多寡,會影響到體內的發炎狀態。換句話說,掌握「海洋油」和「陸地油」的平衡,才是最基本的要件。

 

 

想要打造出能夠製造酮體能量的「生酮體質」,究竟應該要吃哪些食物?暫且將各種常見食材分為以下四類:

 

 

【盡量避免的食物】

【可適量攝取的食物】

【每天吃的食物】

【建議使用的調味料】

 

 

◆盡量避免的食物

  • 白飯、麵包、麵類等「主食」(可改吃適量的糙米、全麥義大利麵等)
  • 甜點零食
  • 飲料
  • 甜酒(調酒、雞尾酒等)
  • 嚴格禁止使用砂糖調味的食物

 

 

 

◆可適量攝取的食物

  • 薯類(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等等) 
  • 根類蔬菜(蓮藕、胡蘿蔔、牛蒡等等) 
  • 南瓜、玉米、蠶豆、紅豆等等
  • 乳製品(優酪乳、優格、奶酪) 
  • Omega-6含量高的油脂(沙拉油、玉米油、麻油、大豆油等等) 

 

 

 

◆每天吃的食物

  • 肉類(牛雞豬皆可)
  • 蛋類(一天一顆)
  • 海鮮(建議多攝取EPA、DHA 含量豐富的食物)
  • 豆腐、納豆、油豆腐等豆類食品
  • 蔬菜、菌菇、海藻
  • 含糖量少的水果(蘋果、草莓、葡萄柚、奇異果等等)
  • 堅果類(核桃、杏仁、腰果、榛果等等)
  • Omega-3含量高的食物(亞麻仁油、印加果油、亞麻籽、奇亞籽等等)
  • 椰油(中鏈脂肪酸)

 

 

 

◆建議使用的調味料

  • Omega-9 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橄欖油、菜籽油等等)
  • 天然調味料(醬油、鹽巴、味噌、辣椒、胡椒等等) 

 

 

 

本文摘自瑞麗美人斷糖生酮飲食法:日本名醫教你吃出燃脂抗老的酮體能量,打造不生病好體質,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自:日刊ゲンダイ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