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郭家和
40萬人有心臟未爆彈? 心跳異常當心「心房顫動」
心跳不規則不只要當心是「心房顫動」發作,還可能是中風、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的未爆彈?中華民學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醫師指出,心血管出狀況的的病人大多反映會有心悸、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昏、疲倦等症狀。如果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危險也大增。
溫明賢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猝發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盛行率約2%-4%,推估全台約有30-40萬名病患,但多數有症狀病患為陣發性發作,心電圖並未檢查出心房顫動的發作,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沒有及早治療將可能導致中風及心臟衰竭等疾病,嚴重的病人可能半邊肢體無法活動,呼籲民眾及早篩檢或使用智慧裝置,瞭解自己的心律健康。
心房顫動猝死率高2.6倍! 研究揭4大風險因子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近年來因名人事件而受到關注,全台五大醫學中心根據第一手院外心因性促死資料進行統計研究,結果顯示「SACAF」是四大猝死風險因子。
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年齡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該研究並發表於國際期刊。
張坤正醫師提醒,如果有上述4種危險因子,發生嚴重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甚至猝死的機率會特別高。其中又以曾經患有心房顫動的族群最要當心,他們相較於一般人的猝死機率高達2.6倍。
心律不整會有哪些症狀? 規律治療避免心因性猝死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說明,「心因性猝死」是
指沒有特別病史,病人發生突然倒下的疾病事件且於1個小時內死亡,最常見的致病機轉之一就是心律不整,包括心房顫動與心室頻脈,曾有冠狀動脈疾病與心衰竭也是高風險族群
張伯丞醫師表指出,約7成心律不整患者會有心悸、呼吸困難、容易喘、胸悶、頭暈等症狀,患者容易感到心跳與平時不同,這時只要及時就醫診斷,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就可以遠離猝死。
心律不整主要使用心電圖偵測,雖然透過心電圖檢查便可確診心律不整。但有3成心律不整患者無症狀,沒有明顯不舒服,因此很容易疏忽自身狀況,如果未及時檢查診斷及治療,疾病很可能持續惡化。病患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規律治療,才能預防心律不整與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併發症。
每6個中風1個與心房顫動有關! 年紀愈長愈危險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趙子凡醫師則指出,心房顫動是發生於心房的心律不整,導致心跳頻率不規則,嚴重時可能造成心房中的血液不正常流動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心臟血管就可能造成心肌梗塞,堵塞腦部血管時就會造成中風。
統計顯示,每6個中風患者就有1個與心房顫動有關,心房顫動患者平均中風風險更增加3-5倍,猝死機率也比常人高出2倍之多。80歲以上年長者中,大約每10位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如果患者有其他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與高血壓等,心房顫動危險性就越高。
趙子凡醫師提醒,心房顫動無症狀患者,發生腦中風危險與有症狀病患相同。因此發現自己有危險因子,一定要到醫院心臟內科接受檢查,如果發現自己常常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檢查。
5大風險族群易有心律不整! 注意4大異常徵兆
心律不整與心房顫動可能造成重大生命威脅,但國人對其相關認知尚有待加強,全台29家醫院將從8月底起,陸續推廣心律不整講座,呼籲民眾一起「搭上心動列車543,遠離猝死好心安」。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呼籲5大危險族群,包括年齡較大的長者、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家族病史者、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及心衰竭病患,需注意4大異常徵兆,分別為「呼吸困難、頻繁心悸、不明原因胸悶胸痛及容易疲倦」,盡早就醫檢查治療,謹記「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壓力管理」3招預防猝死。
延伸閱讀:
甜點「熱量地雷」這1份竟700卡? 營養師:照4招吃甜食較不會胖
他三餐在外、缺乏運動 退休後竟確診「心臟衰竭」?
醫師:護心「7大重點」要學會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