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一名年輕女性不孕症患者,因自然受孕未果而嘗試試管嬰兒療程,前兩次分別植入1顆、2顆好胚胎皆未成功。後續至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協育試管嬰兒中心副院長黃珽琦醫師診間,接受超音波、輸卵管攝影、子宮鏡與免疫檢查,並與患者討論後進行胚胎切片,此次選擇植入整倍體胚胎,且把原先的用藥週期改為自然週期解凍植入,最後順利懷孕。

做試管嬰兒驗孕仍「一條線」! 反覆著床失敗的定義為何?
「反覆著床失敗(RIF)」對於未能自然受孕、尋求試管嬰兒的夫妻而言,看到驗孕結果仍未出現「兩條線」的喜訊,心靈上無疑造成雙倍打擊。黃珽琦醫師指出,在生殖醫學領域,「反覆著床失敗」迄今未有單一標準,較被廣泛接受的臨床定義通常包含3大條件:一,接受三次以上IVF週期;二,每一次皆至少放入一顆高品質胚胎;三,未達到「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驗孕陽性。
「以世界兩大生殖醫學會的定義來看,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目前尚無統一定義;歐洲生殖醫學會(ESHRE)於2023年發布的治療建議,則較接近「個人化」視角——在特定病患、特定情況下,植入具有生殖潛能的胚胎,多次(未限定次數)仍未達到陽性懷孕測試,即可視作『反覆著床失敗(RIF)』並啟動進一步評估與處置!」

反覆著床失敗是假議題? 「先生較年長」竟也會左右成功機率
有觀點認為,40歲以上女性因「取得好胚胎本就不易」,談反覆著床失敗可說是「假議題」。對此,黃珽琦醫師表示,若沒有進行胚胎切片(PGT-A)檢查,針對40歲以上女性診斷確實較為困難。不過,若醫師證實植入的胚胎為整倍體(染色體正常)胚胎,且連續3顆以上未成功著床,仍可考慮診斷為反覆植入失敗。
反覆植入失敗的檢查幾乎與「不孕症初評」相仿,以檢測「母體子宮環境」與「胚胎品質」為主,另外丈夫是否有不孕問題也必須納入考量。黃珽琦醫師說明,常見造成反覆植入失敗的可能原因如下:
• 母體因素:可透過超音波檢查,了解子宮卵巢的解剖構造是否有異常,例如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症(如雙子宮、子宮中膈)、子宮瘜肉、子宮沾黏;或子宮內膜是否過薄、是否有慢性子宮發炎等問題。
• 內分泌因素:例如甲狀腺素、泌乳激素分泌出現異常。
• 免疫因素:女性患者是否有容易形成血栓的體質。
• 胚胎因素:胚胎品質是否較差,即使年紀較輕也可能發生。
• 男性因素:伴侶或丈夫的精子「DNA碎片化」程度是否較高。
• 年齡差因素:臨床上常見「太太較年輕、先生較年長」的組合;若多次未切片但等級良好之胚胎植入仍不成功,應考慮將男性納入檢查。
用ERA提升著床成功率? 醫:整體證據力仍顯不足
生殖醫學技術日新月異,近年更有「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用於評估子宮內膜的狀態,為受測者找到著床窗期,對於提升植入成功率而言或有幫助。黃珽琦醫師表示,ERA甫推出時前景相當受到看好,但隨後陸續的前瞻研究與統合分析顯示,整體證據不足以支持ERA在反覆植入失敗的情況下常規使用。
「ERA較著重於用藥(荷爾蒙置換)週期的時序微調;若採『自然週期』,通常不涉及此問題。換句話說,ERA絕非唯一改善選項,而是與PRP等輔助工具類似,可作為治療選擇、但整體治療方針因人而異!」
黃珽琦醫師以前述年輕女性患者為例:該患者植入2次好胚胎皆未成功,在完整檢查與進行胚胎切片後,選擇植入「整倍體」胚胎,且把原先的用藥週期改為自然週期解凍植入,最終擺脫反覆植入失敗的惡夢,順利受孕。「此次成功植入的原因,可能來自於胚胎品質、或者與植入週期型態有關,更有可能是過去的胚胎品質差強人意--就像買了三期大樂透都沒中,但買第四次竟意外中獎的道理很像!」
反覆植入失敗非「板上釘釘」 滾動式調整治療是好孕關鍵
黃珽琦醫師強調,在檢查過程中,可能也會明確找出子宮腔沾黏、內膜過薄等足以導致失敗的原因,可斷定患者並非為傳統定義的植入失敗,而是需要事先治療才能植入。因此,反覆植入失敗更近似於具排除性、且需滾動式調整策略的「垃圾桶診斷」(係指不明確、模糊的診斷,通常用於描述一些無法明確診斷的病症)。
總的而言,反覆著床失敗並非一張「貼上就算數」的標籤,而是一段需要系統性排除、證據導向與個人化治療的過程。釐清自身狀況並遵照醫囑治療,有望將「一條線反覆出現」的遺憾,轉化為下一次更有把握的嘗試。黃珽琦醫師建議,當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時出現連續未能植入成功的結果時,宜先與專業醫療團隊全面檢視子宮環境、胚胎品質與週期設計等環節,循序優化以提升整體成功率。

延伸閱讀:
子宮內膜厚度過低,做試管嬰兒幾乎無望? 醫:仍有機會用「3階段」療程補救
3成不孕問題與男性有關! 有「寡精症」只能做試管? 醫:1狀況恐需借精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