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專家曝「長壽秘訣」:試著活得「更有目的性」! 還能幫助戒菸戒酒?

| 日期:2022-11-23 | 責任編輯: 潮健康 | 分類: 即時新聞

潮健康/外電編譯

生活別再漫無目的! 研究:強烈「使命感」讓人更長壽 強烈的「使命感」能夠讓人活得更久?生活過得漫無目的可能需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根據《Preventativ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指出,無論是受到強烈的使命感或微小的目標驅使,可能有助於預期壽命的增加,且該影響無論種族、性別與居住地。 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哈佛大學醫學博士Koichiro Shiba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擷取13,159名50歲以上的受試者,透過跨民族、性別的大型樣本進行長達8年的隨機訪問。8年後有3,253名受試者死亡。該團隊也根據「Ryff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問卷項目評估了受試者的生活目標。 研究結果顯示,與使命感最弱的受試者相比(死亡風險36.5%),具有特定生活目標或富有強烈使命感的受試者,死亡風險約15.2%,是所有受試者中最低。另外,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全因死亡風險更低,男女性受試者分別為20%與34%。

什麼是具有「目標性」的生活? 哈佛專家舉「1事件」說明

Shiba博士推測,在女性人群中觀察到目的性與死亡率降低的關聯更強,可能的原因是醫療保健服務的使用出現性別差異,「這是將使命感與健康狀況聯繫起來的假定途徑之一。」另外,過去的研究也認為,生活具有目標性的民眾,可願意從事運動、健康飲食等行為,且更不願意沾染不良嗜好,如吸菸、飲酒或日夜顛倒。

至於如何定義使命感,或是具有目標性的生活?Shiba博士表示,使命感可能是改變社會的熱忱,或對某個群體、家庭成員展現負責任的態度;具有目標性的生活則可以是照顧寵物、植物,或長期捐款給某個社福單位。只要某項任務可以驅使個人做出特定行為,對於心理健康就有一定助益。

「正如美國外科醫師Atul Gawande的著作《凡人》(Being

Mortal)所述,如果給予療養院的病人一株植物照料,就是在生活中添加目標的舉動。根據療養院的資料所述,照顧植物的病人往往比沒有目標的病人活得更久。」

抽菸、喝酒為何老戒不掉? 專家建議:讓生活過得「更有目標」

事實上,過往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刊載的研究即指稱,具有目標性的生活與5種健康行為的展現有關,分別是不吸菸或戒菸、體育鍛煉、少量飲酒或從不飲酒、睡眠正常與低BMI。遵循具有目標性生活的受試者,他們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低,與癌症、心臟病或中風等疾病的死亡風險也顯著減弱。

研究表明,具有高度目標性生活的人,通常容易從壓力、情緒中更快恢復過來,他們也表現出更強的抑制衝動能力,並認為自己工作、學習時的效率更高。因此,高目標生活者可能會避免衝動、或沉迷於不健康的行為,而透過健康飲食、運動取代不良嗜好,即使這些行為初期並不具吸引力。

此外,設立目標的行為模式,能夠使個人做出對身體健康更為有利的選擇。例如當面臨相互競爭的決定時(例如應該走樓梯還是搭乘電梯),目標更高的人經歷的神經衝突更少,對健康建議的接受度也更高。因此,高目標行為者可能會更傾向做出更健康的行為決策。不過,研究也表明,這些解釋基於理論和初步證據,需要未來更多研究加以實證。

資料來源:

Sense of Purpose in Life and Five Health Behaviors in Older Adults

WELL-BEING Higher Sense of Purpose May Be Linked to Mortality Risk

Purpose in life and 8-year mortality by gender and race/ethnic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S


延伸閱讀:

買房後人生從此圓滿? 研究:不到半年「幸福感」就下降!

專家指「3原因」是關鍵

「疫情看不見盡頭?」你覺得焦慮、孤獨感爆棚?每天設計「小目標」幫助自己脫離絕望

原文出處: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