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方式日益西化,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已攀升至亞洲第一,這一趨勢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報導,大腸癌已連續21年位列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三名,去年就有7007人因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離世。這一現象不僅影響老年群體,年輕人的發病率也在迅速上升,成為極需關注的公共健康議題。
年輕族群發病率上升趨勢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大腸癌在年輕族群中的發病率正迅速上升。45到49歲年齡段的罹患率增加了近1.5倍,而40到44歲的人群則暴增了1.7倍。這一數據顯示出年輕一代面臨的健康風險逐漸加劇。
飲食習慣與健康風險
專家指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偏向「多肉少纖維」,這是導致大腸癌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基隆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錢政弘建議,應該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以降低大腸癌的風險。這樣的飲食不僅有助於預防大腸癌,也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況。
早期發現與篩檢措施
醫生提醒,關注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腹脹不適等症狀,對於及早發現大腸癌至關重要。越早發現,治療成功的機率越高。為了促進早期篩檢,台灣衛福部已將公費篩檢年齡下調至45歲,並鼓勵40到44歲有家族史的人進行篩檢。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