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素卿
近年癌症用藥講究「精準」治療,針對個人體質、選定最適用藥!醫師指出,手術選擇也一樣!「很多人聽到醫師建議開腹手術,便以為自己「狀態一定很糟」。其實,「能不能微創,不代表說患者情況比較差或是比較好!主要是患者要相信,你的醫師會幫你選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雖然多年來深耕腹腔鏡手術技術,台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陳周斌醫師卻不認為傷口越小就一定越好,「重點是選擇適當的患者。」
腹腔鏡大腸癌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1995年、當大腸直腸外科還沒幾個人做腹腔鏡手術的時候,陳周斌醫師便在美國指導教授的建議下,從動物實驗開始,看著別人開刀的影片學做腹腔鏡手術,後來,更進一步到法國史特拉斯堡學習,在那裡,看到也學到讓他驚艷的腹腔鏡手術方法。
後來,他的弟弟陳周誠醫師也選擇了大腸直腸外科,兄弟倆在同一個領域,追求讓病人「腸」治久安的治療策略。
陳周斌的技術不藏私!他說,「我不是只有教弟弟,也不希望只有自己會開」,因此在台中榮總建立了一套SOP,目的「就是希望人人都會做!」
「一個人再怎麼會開,一天開一台,一年也就是三百六十五台刀!但台灣現在一年光是新增的大腸癌患者就超過一萬六千人!不可能靠一人之力。」陳周斌說。
他說,以前剛開始做微創腹腔鏡手術,不只是病人沒聽過,連護理人員也沒有照護過,所以要跟病人溝通,還要搬一台小電視,帶著「VHS」錄影帶,播放沒有剪接的畫面,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微創。
就是希望能讓病人、家屬以及護理師了解為什麼要做微創,爭取病患願意接受微創手術!「第一個病患印象中是一個四十幾歲的患者,術後隔天去看他,已經能下床走路。」「所以我們當時就已經知道,微創的好處就是傷口小、恢復快。這也更增強了我的決心,一定要繼續做。」
面對大腸癌:腹腔鏡要能做到跟傳統手術範圍相同,才是重點
「現在已經反過來了。幾乎每個人來都說要微創手術,」這時,另外一個問題點也跟著顯現出來!就是當醫師說,「我看到你的片子,我評估認為你應該用傳統手術開會比較好時,病患或病患家屬常常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比較嚴重?」
陳周斌強調,「微創手術只是醫師使用的工具之一!如果你的醫生剛好會做、又做得很好,那麼患者可以把它列入選項!」畢竟因為傷口小、創傷小,免疫力恢復會比較快、比較不痛,因此有可能住院天數較短,也可能預後會好一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癌症跟面對良性腫瘤不一樣,不能只追求傷口小,「雖然我們手術在肚子開的是小洞,但是進去後,裡面要能做到跟傳統手術一樣的範圍。」陳周斌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至於什麼樣的大腸直腸癌患者適合微創手術?陳周斌指出,第一就是病患或病患家屬要有意願,相信微創可以做到跟傳統一樣好!第二就要看醫師判斷,包括從影像上、以及患者是否曾接受腹部手術,或者是整體身體的狀況,比方說容易流血、或者腫瘤太大?畢竟如果腫瘤超過十公分,光是要把腫瘤拿出來也要十公分的傷口,如此一來,微創的意義就沒那麼大。
有什麼一定不建議腹腔鏡手術的情況?他指出,比如說腫瘤已經侵犯到另一器官了,這種時候雖然說要用微創也是可以,「但個人比較建議還是乾脆用傳統就開下去,速度也更快。」
「能不能微創,不代表說你情況比較差或是比較好!主要是你要相信,你的醫師會幫你選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陳周誠醫師說,簡單的說,「首先就是要顧及病患的安全性,然後幫病患考慮是否有相關保險或是經濟因素。最終就是以病人可以接受的範圍,給他們多一些選項!」
糞便潛血陽性別逃避!一百個只有三個癌,重點過半是早期!
其實,發現期別還是最重要的因素!陳周誠醫師指出,最近台中榮總統計病友接受微創腹腔鏡治療的情況,主要針對一千五百八十九位的大腸直腸癌病人進行調查,發現十年存活率大概八十四%左右。其中,第一期、第二期從九九點三%、九十五點三%,到第三期八四點多%,但是一進入到第四期,因為癌細胞已經轉出去,存活率下降比較快,不過五年存活率還是有二十四%左右。「整體來講,還是鼓勵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周誠醫師指出,政府從2013年開始推動四癌篩檢、其中包括非侵入性的糞便潛血檢查、就是希望能協助民眾早期發現大腸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七成的糞便潛血陽性民眾會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另外三成可能是怕痛或是以為不做檢查就沒事!」陳周斌指出,一百個糞便潛血陽性中,實際上真正是大腸癌的大約只有三個,而且多數都還是一、二期的早期癌症。更重要的是,這項檢查有三成人發現時只是大腸瘜肉、這些瘜肉如果放任不管,日後可能發展成大腸癌症,也就是處於癌前病變,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一定要做大腸鏡,增加自己遠離大腸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