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綜合報導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因為何? 「心臟衰竭」也會影響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混和型」3種。簡韶甫醫師說明,中樞性起因於心臟衰竭;阻塞性則肇因於睡眠過程中,控制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降低,導致喉嚨變窄而影響呼吸。混合型則是合併中樞型和阻塞型之睡眠呼吸中止。
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嚴重失衡時會刺激腦部喚醒病人使呼吸次數增加以改善氧氣及二氧化碳失衡的狀況。許多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並無意識到自己的睡眠呼吸異常,導致睡眠中斷頻率增加、造成疲勞和白天嗜睡。
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奪命危險?醫:恐併發「全身性6大疾病」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癌症防治中心主任徐毓婷醫師則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並不只限於打呼,更可能因睡著時缺氧,而有併發全身系統性疾病之風險,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中風、腦出血、鬱血性心衰竭等。更有研究顯示,隨著呼吸中止的嚴重度增加,死亡率也可能隨之上升。
徐毓婷醫師指出,全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出現失眠情況,估計失眠人口已超越四百萬人。在所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中,又以「睡眠呼吸中止症」為常見的症狀,保守估計有高達70-80萬人口深受其苦。睡眠品質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重大,當發生睡眠障礙時,建議及早求醫找出原因,避免症狀惡化而影響身心。
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緩解?
遇「1狀況」恐需要動手術
簡韶甫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目標是在睡眠期間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減低危險因子。有效的治療將消除睡眠障礙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下列舉幾項可行措施供患者做參考:
1. 持續性正壓呼吸器。
使用正壓呼吸器產生的氣壓,以維持睡眠過程中呼吸道通暢,且經過學習後可以在家使用。佩戴適當的面罩非常重要,以免因舒適度不佳而減少治療的意願與效果。
2. 手術治療。
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患者,手術是另一種可行措施,也可以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結合使用。包含重塑上呼吸道結構、懸壅垂軟顎咽成型術、上顎及下顎前移術或氣切手術等,治療前應與醫師討論治療目標、預期結果和潛在併發症。
衛福部食藥署也曾發布指南指出,若患者有肥胖或體重超重的狀況,減重對於緩解症狀有一定的幫助。患者應透過改善飲食習慣、運動或手術治療來達成減重的目的。另外,改變睡姿(使用側睡枕或側睡床墊)、佩戴止鼾牙套(將下顎舌頭及軟顎向前拉,增加呼吸道)等措施,也對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一定效果。
食藥署指出,連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的作用原理,是透過內建的空氣馬達提供一股正壓力的氣流,經面罩後進入呼吸道,搭配壓力或流速感測器,或是加溫加溼,功能,提升配戴時的呼吸舒適性,讓患者的呼吸道在睡眠期間維持通暢,惟使用時應注意機器運作壓力,並定期回診追蹤病情。
延伸閱讀:
養寵物讓大腦「變聰明」? 研究揭飼主變化:「語言記憶」能力竟增加
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引發心肌梗塞、腦出血!
拜登也在戴的「連續正壓呼吸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