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靜脈曲張膠水 「久站族」重拾樂活人生

| 日期:2021-11-29 | 責任編輯: 健康醫療網 | 分類: 心臟血管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

一名80多歲的退休教師,原本身體硬朗,計畫遊山玩水享受退休人生,卻發現旅程長途坐車、搭機,雙腿感到十分腫脹、疼痛,而走路、站立也因腫痛影響出遊興致,這才驚覺「靜脈曲張」已嚴重影響退休後的日常生活,不僅「樂活」計畫被打亂,甚至心生鬱悶抗拒遠行出遊;直到透過新式「膠水閉合術」改善「靜脈曲張」症狀,才重拾旅遊樂趣,重啟「樂活」人生下半場。

▲靜脈曲張依惡化程度,下肢外表會有皮膚病變,同時有黑色素沉澱,讓患者感到搔癢、灼熱,腿部也會有明顯的疲勞腫脹感,甚至半夜抽筋不適,最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患者因有「靜脈潰瘍」而面臨「截肢」風險。

「靜脈曲張」女大於男 「太高」也不行?

屏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欣岱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普遍的疾病,主要跟遺傳、年齡及日常工作有關,有家族病史、或因年紀大導致靜脈血管張力降低,相對發生機率高;而以她的患者來說,其中有許多人從事畜牧業及農業,因工作需久站、久坐,同時須長時間穿著雨鞋,發生靜脈曲張機率又更高;她提到,就上述的退休老師來說,退休前需長時間站立教書,血液聚集在腿部,長時間拖延未治療,隨年紀增長,靜脈曲張也跟著惡化,影響了行動能力。

目前靜脈曲張患者的女性與男性比例約是1.1比1,且根據研究統計,身高180公分以上的人,比較容易發生靜脈曲張,但吳醫師也強調,根據臨床數據,肥胖或是BMI值大於35以上才是靜脈曲張主要好發族群,民眾平時須多加留意體重控制。

嚴重靜脈潰瘍須「截肢」? 提高病識感不可不慎

吳欣岱醫師說明,靜脈曲張依惡化程度,下肢外表會有皮膚病變,同時有黑色素沉澱,讓患者感到搔癢、灼熱,腿部也會有明顯的疲勞腫脹感,甚至半夜抽筋不適,最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患者因有「靜脈潰瘍」而面臨「截肢」風險。她也提到,男性患者就醫時.普遍因長久忍受病症,惡化程度比女性患者來的嚴重。

目前藥物尚無法有效控制靜脈曲張惡化,當患者的症狀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可考慮手術進行治療,吳欣岱醫師解釋,傳統的外科「剝離抽除」手術因為風險較高,比較適合嚴重惡化者。目前「靜脈曲張」大多採取小傷口的「微創手術」治療,分為熱能與非熱能手術,其中的非熱能微創手術恢復期短,患者接受度也較高;另外針對局部表淺的微細血管,醫師也會以針劑硬化劑作後續的局部治療,避免病灶惡化。

 

▲屏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欣岱醫師

新式「膠水閉合術」 門診30分鐘搞定!

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微創手術也愈趨進步。吳欣岱醫師說明,非熱能的微創手術中,「膠水閉合術」是靜脈曲張最新的治療選擇;「膠水閉合術」透過局部麻醉,以超音波將導管置入膝關節、小腿內側,在醫師的治療評估下,注入膠水(醫用黏合劑)同時施以按壓確認,將病變靜脈阻斷閉合,不僅傷口僅有針孔大小,術後只需使用OK繃貼合保護。此微創手術僅需門診治療約30分鐘,並穿著彈性襪兩天 ,患者不需住院勞苦奔波,對術後的生活品質是一大福音。吳欣岱醫師上述提到的退休老師,2020年底就醫治療,目前追蹤成效良好,吳醫師每每看見長輩回診時的笑顏,讓她從中也獲得醫者使命的成就感。

最後吳醫師也特別提醒,任何手術都有其風險,若是皮膚敏感或患有特殊疾病,務必事先告知醫師,以評估相關的手術風險;另外,術後短時間內也不建議泡溫泉或劇烈運動。呼籲民眾若發現下肢有類似靜脈曲張的情形,症狀也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可諮詢心臟血管外科且具靜脈曲張治療的專業醫師,避免找錯科別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