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科技飛速發展,基本的食物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味蕾,以此衍生出「超級加工食品」,例如早餐麥片、麵包、冰淇淋、餅乾和香腸等等異常美味又吸引人的食物。但國外卻有研究顯示,經常食用超級加工食品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增加早逝的風險。
▲ 經常食用超級加工食品,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增加早死風險。(示意圖/Pixabay)
什麼是「超級加工食品」?
這項研究使用 NOVA 食品分類系統,根據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工的程度,將食品分為四大類:
一、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食品
包括水果、蔬菜、雞蛋、肉類和穀物等原型食物。
二、加工烹飪原料
包括糖、鹽、黃油、豬油、油、醋等烹飪用調味料。
三、加工食品
未包裝的新鮮製作麵包、水果和蔬菜罐頭、咸堅果、火腿、培根、魚罐頭、芝士。
四、超級加工食品
超級加工食品通常含有五種或更多成分,並含有工業物質,例如防腐劑、乳化劑、甜味劑、人工色素和香料。超級加工食品的例子包括冰淇淋、火腿、香腸、洋芋片、批量生產的麵包、早餐麥片、餅乾、碳酸飲料、水果味優酪乳、速溶湯品和一些酒精飲料,包括威士忌、杜松子酒和朗姆酒。
▲ 超級加工食品含有五種以上成分,包括防腐劑、乳化劑等工業成分。(示意圖/Pixabay)
關於超級加工食品的研究
根據外媒British Heart Foundation報導,英國醫學雜誌發表了兩項關於超級加工食品的研究,一項關於法國的 10萬人,另一項關於西班牙的近兩萬名大學畢業生。在法國研究中,參與者列出他們日常飲食中超級加工食品的百分比,以此進行分類。結果表明,平均經過五年後,超級加工食品的攝取量每增加10%,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就會增加高達12%。在西班牙研究中,吃超級加工食品最少的那組人,每天吃不到兩份,而吃最多的那組,每天吃四份以上。平均經過10年後,吃最多超級加工食品的一組人,死亡的可能性高達驚人的62%。
這兩項研究都是觀察性的,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只能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繫,卻無法證明超級加工食品可直接導致心臟病和死亡。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飲食習慣(飽和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體重指數、身體活動、吸煙狀況、酒精攝入量、卡路里攝入量以及家族病史等。
要想降低罹患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目前已知的方式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食用未加工的水果、蔬菜、魚、堅果和豆類、全麥,搭配定期鍛煉,和不吸煙、不飲酒的良好生活習慣,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