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失眠、腰痠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中醫辯證:五種主要症型公開

| 日期:2023-02-22 | 責任編輯: 郭懿慧 | 分類: 內分泌系

頭痛、失眠、便祕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Shutterstock / Via  www.shutterstock.com

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症型

看過中醫的讀者可能就了解,中醫看診,是透過「望、聞、問、切」的方法,來了解病患可能患了什麼樣的疾病。望,就是用眼睛看;聞,就是用鼻子聞、用耳朵聽;問,就是用嘴巴問(也就是中醫師跟你的對談);切,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把脈。中醫認為人所表現出來的氣、神,講話、呼吸,甚至是嘆氣的聲音、氣息、排泄物的味道,以及脈象等等這些外在的表現,都會因身體內在的狀況而有所變化,透過上述種種觀察,專業的中醫師就能推論出,病患的身體健康有哪些問題。

接著中醫師會根據看診過程中所得到的資訊,加以整理,再歸納出病情的特徵以及變化規律,這就是「辯證」。

中醫認為每一個病人的病情發展、陰陽狀態都不盡相同,治療的重點也不一樣,例如同樣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有些人可能是因為肝陰虛,有些人可能是脾陰虛,針對不同的體質,以及症狀,應該各自選擇合適的處方及治療方式。

以下,是中醫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所歸納整理出來的幾種主要症型:

 

一、鬱怒傷肝型

這類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病患,通常有頭痛、情緒不穩、口乾口苦、失眠、便祕等困擾。這是因為肝功能運作不良所引起,這時中醫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疏肝瀉熱,通常以龍膽瀉肝湯為主要藥方,視狀況加減其他藥材來治療。

 

二、陰虛火旺型

這類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病患,往往工作壓力大、常常需要動腦,不得休息。陰虛火旺型的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健忘、耳鳴、手腳心發熱、喉嚨乾等現象,這時候治療重點應該擺在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因為每個人陰虛、火旺的程度不同,所以在藥方上,通常會採用黃連阿膠湯、朱砂安神丸或天王補心丹,來配合酌量運用。

 

三、心脾兩虛型

心脾兩虛型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其特色是年紀較大、體力較差,或者有貧血問題等等,患者以女性跟老年人為主。心脾兩虛型的患者,會出現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疲倦、臉色蠟黃、食慾減退、容易拉肚子等症狀,針對這類型患者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照顧心脾,讓心脾功能恢復正常,藉此讓氣血充足改善不適症狀。針對心脾兩虛型的患者,中醫多用歸脾湯加味來治療。

中醫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所歸納整理出來的五種主要症型。/LIFE 生活網資料圖庫 / Via  life.tw

四、心腎不交型

心腎不交主要是因為腎陰不足所引起,因此這類型的患者會出現失眠、健忘、精神不濟、疲勞、腰痠、月經失調等症狀,此時的治療重點應該擺在補腎固精、養心安神,故中醫多採用知柏交泰丸加味來治療。

 

五、心虛膽怯型

心虛膽怯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病患,在個性上比較緊張,因此特別容易冒汗、受驚嚇,同時還常有不安感且疑心病較重。主要是因為心氣不足,當心氣不足時,體內的血液沒辦法獲得足夠的運行力量,所以患者大多有臉色蒼白、胸口疼痛、心跳不穩定等徵狀。針對心虛膽怯型的病患,中醫將治療重點擺在益氣鎮驚、安神定志,通常採用溫膽湯加味,配合甘麥大棗湯來治療。

《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大開本新裝版):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書封。 / Via  柿子文化

──整理摘自柿子文化《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大開本新裝版):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郭育祥/作者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