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體重突然出現「暴跌」狀況,可別高興地太早!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指出,一名46歲女性患者日前體重突然狂掉10公斤,加上脹氣、胃食道逆流症狀愈發嚴重,於是就醫採取醫學功能檢查。檢測後發現該名患者體重驟降的根本原因是「腸黏膜受損」,使其腸道吸收養分的表面積銳減、營養流失迅速。
體重「突然暴跌」先別高興太早! 醫示警:爆發「腸漏症」恐波及心血管功能
蘇聖傑醫師說明,人體的消化系統分為上下消化道,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先經過由食道、胃、十二指腸組成的「上消化道」,在經過充分的絞碎並與胰臟酵素混合後,才會來到「下消化道」,被小腸和大腸有效率的吸收,是腸道吸收營養的要角。
在腸胃健康的狀態下,腸道黏膜可以有效率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素,並能做為身體重要的屏障,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之中。但當腸黏膜受傷,不只大大影響體內營養吸收效率,屏障功能也會大打折扣。
蘇聖傑醫師表示,大小腸黏膜受損症狀不盡相同:
.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
.
大腸黏膜受損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
而若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細菌、毒性物質從腸壁細胞之間的縫隙闖入體內、滲透到血管中,更會形成「腸漏症」,不只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過濾血液的肝臟機能出現變化,更有一定機率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
腸黏膜會「週週再生」不斷更新?
小心「這些事」破壞腸黏膜功能!
蘇聖傑醫師指出,若將腸黏膜放大來看,會看到很多的指狀突起,又稱為「腸絨毛」。這些絨毛由一層半滲透細胞薄膜組成、更新速度快,若是身體機能正常,約5-7天就會全部換新,以維持腸道機能的穩定。
不過,因為人體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不少有害因子,如環境毒素(塑化劑、防腐劑、色素或動物肉施打的促進生長荷爾蒙)、酒精、壓力等因子,造成腸黏膜被破壞,甚至導致其更新能力出現問題,所以可能進一步形成各種腸胃道疾病或症狀。
腸胃差更容易導致慢性病? 醫曝「3大面向」檢測腸道功能
一般人往往因為腸胃道出現症狀,才會透過醫學檢查察覺黏膜問題。蘇聖傑醫師提醒,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嚴重者更會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因此看似與腸胃道無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也有可能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
想要完整評估腸道健康與否,大腸鏡與功能醫學檢測至關重要,因大腸鏡是巨觀檢查腸道結構;而功能醫學的檢測,則是從功能面判斷腸道健康與否。因此就算大腸鏡檢查無異狀,也應注意腸道功能是否正常。腸道功能的檢測大致可分為3大面向:
1. 釐清腸道狀況
:可藉由檢驗分析食物有沒有被正常流程拆解,如糞便內是否有紅肉纖維等物質,以此推測腸道功能。
2. 腸黏膜之功能
:腸黏膜受損會釋放如「鈣衛蛋白」等物質,因此透過檢測瞭解糞便中的物質比例,可得知腸黏膜通透性與消化吸收力,進一步評估完整腸道代謝功能。
3. 腸道菌叢功能:
腸道出狀況,有可能是黏膜受損,也有可能是腸道菌不平衡。當腸道內菌種出現微生態失調時,除了會消化不良、吸收力下降,也容易引發許多代謝性及發炎疾病。透過檢測可分析腸道菌叢分布,若發現有失衡的情況,則可進一步藉由保健食品補充菌種。
拉肚子是腸道警訊! 應找出原因維持腸胃機能穩定
蘇聖傑醫師指出,上述女性患者在進行檢測找出問題後,後續依照建議,開始進行無麩質飲食,同步攝取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如益生質、益生菌,2-3個月後,體重終於開始增加,脹氣及胃食道逆流狀況也才相繼改善。
蘇聖傑醫師強調,當腸道不再發生「腸漏」的問題,才能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進而有效吸收營養素。更重要的是,民眾須在日常生活中維持穩定的腸道健康狀態,平時盡量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每日三餐必須營養均衡,也應學習適度排解壓力,才是「腸」保健康的正確作法。
延伸閱讀:
C羅打肉毒讓小兄弟「變雄偉」? 醫曝真相:只有2治療能增加「勃起長度」
未滿30歲慘淪快槍俠! 他單身太久實戰竟「秒射」 泌尿科醫曝關鍵2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