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名媛之父、台灣棋王都因「它」離世! 攝護腺癌堪稱男性「無聲殺手」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其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雖早期發現病友五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2%、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
一名現年75歲的退休男子,長年有排尿異常卻遲遲不肯就醫檢查,直至4年前骨頭疼痛難耐才找醫師求助。當時測量其PSA指數竟高達280
ng/m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頭3-4處及淋巴腺。在傳統荷爾蒙療法、手術切除後一年卻還是復發,再經傳統荷爾蒙療法與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各半年,都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幸在加入「PARP抑制劑」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好轉外,目前亦無出現其他副作用。
歐宴泉醫師進一步補充,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到有些病友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旦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的格里森分數達到8以上或是PSA指數>20 ng/ml,其疾病進程較為兇猛,未來發生惡化的機率也較高。 而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
台灣攝護腺癌惡性程度高 定期做「2檢查」助於預防疾病惡化
黃逸修醫師也分享一名逾70歲的導遊,平日排尿無異常身體也無恙,直到四年前第一次體檢觀察到PS
A
指數異常高,才前往泌尿科就醫檢查,確診當時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該名導遊在接受去勢療法、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及化療後,仍觀察到疾病持續惡化,由於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為BRCA突變基因,因此為其安排單一PARP抑制劑治療。
雖然初期有出現輕微貧血狀況,所幸在輸血後症狀即改善,治療半年PSA指數下降外,亦無觀察到其他嚴重副作用。對於晚期病友PARP抑制劑還能達到如此不錯的治療成效,黃逸修醫師表示實屬欣慰,同時也說明考量未來疾病發展的不確定性,還是會建議病友先進行基因檢測。
黃逸修醫師指出,若是BRCA突變基因者則可單獨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除了有較少的副作用外,也可以減輕病友的經濟負擔。歐宴泉醫師也強調,50歲以上男性應每半年定期至泌尿科進行血液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與肛門指診,若是高度懷疑者,建議進行多參數磁振造影融合超音波影像切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與攝護腺癌和平共存之道。
延伸閱讀:
常喝水還是口乾舌燥? 重症醫曝警訊:恐是「4大疾病」徵兆
夏天大啖「2冰品」恐越吃越熱! 營養師曝配料「這樣選」最能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