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痛不一定是足底筋膜炎!醫揭「1退化症候群」:穿高跟鞋也易中招

| 日期:2024-05-22 | 責任編輯: 陳彩梅 | 分類: 即時新聞

許多人只要腳底痛,就覺得自己罹患了足底筋膜炎。對此,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強調,腳底痛不一定是足底筋膜炎,也有可能是「足跟脂肪墊損傷症候群」,雖然同樣是久站、久坐後出現的絞痛,成因卻不相同。

98GBZS36JW6MO888GW08O.webp

▲ 腳底痛不一定是足底筋膜炎,也有可能是「足跟脂肪墊損傷症候群」。(示意圖/Shutterstock)

陳鈺泓在臉書專頁《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發文表示,足跟脂肪是一種脂肪組織柱所組成,主要位於跟骨下方位置,也就是走路時最先著地的部分,脂肪墊主要作為緩衝及協助腳跟承受全身力量,隨著年齡增長、走路習慣不佳等原因,可能造成脂肪墊萎縮退化、失去彈性,導致容易發炎、疼痛。

陳鈺泓說明,「足跟脂肪墊損傷」原則上屬於一種退化,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脂肪墊會越來越薄,進而出現發炎損傷,而肥胖、長時間久站、常穿硬底鞋(如高跟鞋)、常走在較硬的地板、過度使用、大量跳躍,也都可能造成脂肪墊持續重複受壓,加快脂肪墊損傷的速度,導致發炎、疼痛。

圖/翻攝自 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 臉書 / Via  https://www.facebook.com/steelspine.tw/posts/pfbid02gYsvzEvBRj7iGofubBsWDP4L6N16vqvYEYPAztmio4bhnNGzgV83fNmz77gKh4Vvl

陳鈺泓指出,足跟脂肪墊損傷的症狀主要為足底疼痛,通常會在久站、久走後更為明顯,特別是在打赤腳或踩在硬底地面時,同時也伴隨著深層的疼痛感,休息後會稍有緩解,其與足底筋膜炎最大的不同在於,起床踩地時,足跟脂肪墊損傷並不會出現劇痛感。

陳鈺泓透露,在急性發炎期,一般會採取保守治療,如冰敷、休息、止痛藥、肌貼等,再搭配物理治療與矯正鞋墊,通常就能緩解大部分疼痛;若是效果不佳或退化嚴重,則可考慮PRP增生療法、脂肪移植等方式,來強化足底組織與肌肉。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