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榕請病患張開嘴巴,調整了一下頭燈,將燈光對準病人口中,目光仔細的搜尋了一趟,他看到四年前進行過牙齦手術的部位和舌頭之間,長出了一顆可疑的息肉,他向病人說明並獲得同意後,當機立斷,以門診手術切下這個可疑份子並立刻送驗。
這是十幾年來,阿玲(化名)所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口腔手術中,幸運可以在門診手術就解決的問題。一大早,她的三女兒佩佩就載著她從臺東的成功鎮沿著臺十一線公路北上,到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陳培榕醫師門診的候診處等候叫號。
成功鎮剛好是洋流黑潮與親潮必經之地,每年三至六月是漁產最豐富的季節,十月東北季風帶來旗魚群,在海上蔚為奇觀。成功鎮也因此成為東海岸最大最重要的漁港,有許多居民以捕魚賣魚為生。
每天下午,是成功漁港最熱鬧的時刻,包括遠洋漁船、近海捕撈以及定置漁場的漁貨都正準備上岸。阿玲姊的先生——龍哥,在親戚位於成功所經營的漁獲批發行上班,負責將最新鮮準備外銷的水產過磅並送上貨車,運載漁貨北上,趕在深夜前運抵桃園國際機場,讓漁獲順利搭上飛機,他再連夜開車回到成功,準備下一次的出勤。因為需要長時間開車,龍哥常藉著吃檳榔和抽菸提神,回到家後則會喝酒放鬆。
阿玲十九歲就嫁給龍哥,兩人生育了六個孩子。他們原本接下了家傳的務農工作,以水稻、玉米、地瓜和花生輪作維生。但務農收入較少,為了拉拔孩子長大,改善家庭生計,龍哥和阿玲決定轉業,龍哥便去阿玲的姊夫經營的水產公司工作,阿玲則是到東海岸三仙臺國家風景區擔任清潔人員。由於先生常常拿出檳榔請阿玲吃,阿玲從原本偶而吃幾顆,到越吃越多,吃上了癮。剛吐出一顆檳榔渣,幾乎才不到五分鐘,她就又嚼上一顆,停不下來。
大約十二、三年前,阿玲偶然發現下嘴唇內側有顆疣狀的小小凸起物,阿玲很怕看病,不喜歡上醫院,所以先自行擦藥。但擦了一個多星期,嘴上的小疣沒有好轉的跡象,自己也覺得怪怪的。住在花蓮的三女兒佩佩心裡有不好的預感,覺得這樣不行,硬拉著媽媽就診。
佩佩馬上幫母親掛號。阿玲有白袍恐懼症,一看到醫生就緊張得說不出話。她第一次見到陳培榕,一方面害怕醫生,另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她非常緊張,臉更漲紅了起來。「妳這算很早發現,門診手術就可以處理。」陳培榕的語氣平淡但誠懇、和緩卻有條理,他拍拍阿玲的肩膀,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讓阿玲頓時鬆一口氣,安心不少。
通常病患來到診間,坐上診療椅之後,陳培榕會請病人張開嘴巴,略為調整一下戴在額頭上的反射鏡或是頭燈,將光線照入病人的口腔。口腔包含了七個部位,包括唇、頰、口腔底、舌、牙齦、硬顎和後臼齒三角區。每個部位他都會看過一遍,且「一眼便分曉」。
陳培榕切下阿玲嘴唇內的凸起物,並送細胞化驗後,確定是惡性的癌細胞,所幸因為發現得早,癌症期數大概介於零到一期之間,所以不需要放療與化療,定期追蹤即可。
以前阿玲總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但被診斷出口腔癌後,一夕之間她就把檳榔都戒掉了。她也決定開始好好照顧身體,按照陳培榕的要求回診,從剛開始的每半個月回診一次,到狀況比較穩定,可以每個月或三個月回診一次。
每次阿玲回診,總是緊張得漲紅了臉,直到被陳培榕醫師檢查過一輪後,拍拍她的肩膀,微笑說:「毋代誌!(臺語:沒問題)」,阿玲才敢鬆一口氣。佩佩形容媽媽每次回診完,如果聽到「毋代誌」,幾乎開心得要跳躍著出去。
但癌症並沒有放過阿玲。每隔一、兩年,阿玲就會發現口腔內有新的狀況;幸運的是,阿玲因為定期回診,所以都能即時發現,即時處理。許多紅白斑都是第一期。
可是大約五年前,阿玲又發現右下牙齦怪怪的,回診時陳培榕一看,要阿玲馬上安排住院。這一次阿玲動了一個比較大的手術,但陳培榕總會盡力找出安全範圍的乾淨切緣,把病患的癌細胞清除乾淨,需要的話也會清除淋巴,以避免癌細胞擴散。癌細胞清除乾淨後,整型外科再從阿玲的右手前臂截一塊皮瓣來補上,盡可能將阿玲的外貌修整至最接近原來的模樣。
自母親就醫以來,阿玲的三女兒佩佩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她記得這次手術,母親從上午十點半推入手術室,到晚上十點半都還沒出來。這次手術後讓阿玲頗受折騰,住在加護病房裡接受氣切,當阿玲恢復意識之後,她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趕快好起來。
陳培榕告訴她,這次已經盡力將癌細胞清除得很乾淨,但如果再長出來,為了保險起見,就要進行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了。
過了四年,二○二一年九月,阿玲又發現了之前牙齦手術後修補的皮瓣和舌頭之間,又長出了一顆小東西,病理檢查後確認是直徑最大一公分、深度零點一公分的癌細胞。這次也是因為發現得早,利用門診手術就處理乾淨。
十幾年來阿玲姊接受了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的手術,女兒佩佩雖然不捨,但在她眼中,卻認定自己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堅韌的婦女,面對疾病的態度總是「樂觀正面、遇到了就處理」。儘管如此,阿玲也曾因為十多年來,不斷地需要面對口腔內可能又會有癌細胞的狀況,甚至碰到生命受到威脅的可能時,而覺得焦慮不安。在門診時,阿玲也向陳培榕抱怨:「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一直有?」
不多話的陳培榕總是握著她的手、拍拍她的肩膀讓阿玲知道,他不會放棄追蹤病況。陳培榕跟阿玲說:「不要擔心,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這句話讓阿玲頓時又充滿了信心,提起了勇氣繼續往前走,而且她也相信,陳培榕醫師會一直陪在病人的身旁。
本文摘自心靈工坊《東臺灣頭頸癌診治專家:花蓮慈濟醫院陳培榕醫師傳記》。
【更多資訊請上《心靈工坊》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