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醫師: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出現「十大警訊」即刻診斷及早治療

| 日期:2018-09-20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腦科保健

(阿茲海默氏症患者除了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外,常伴隨有精神行為問題,如憂鬱、幻覺、妄想、暴力行為等,給予精神藥物控制,有約七成的療效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的行為並減輕家屬及照顧者的負擔。)

9nong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神經內科 周美鵑 主治醫師

 

及早發現失智症

過去一年內筆者至安養機構看診,發現失智的老人很多,遺憾的是這其中有不少個案並未事先至醫院就診就被家人直接送來安養機構安置,顯示一般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還是相當缺乏。

不少人認為記憶力變差是年紀大的自然現象,因此錯過了早期發現及診斷的機會,實在非常可惜;另外許多人誤以為失智症是無藥可醫的,事實上,這十幾年來,醫界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有許多重要的進展,早期的診斷可幫助照護者及早瞭解患者病程的演變,將來預期的狀況。 

綜合近年來國內的研究報告,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約有三至四%,隨著年齡的增長,失智症的罹病率越高,八十五歲以上已增加到二十%。

失智症有許多不同的原因, 醫師在診斷出病人罹患失智症的同時,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其致病原因並予以適切醫療,其中近百分之十的病因是可以治癒的,如常壓性水腦症、Vit.B12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腔出血、腦瘤、腦炎或憂鬱症等;另有百分之三十五是由腦中風所引致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可經治療潛在的病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而遏止惡化或改善病情;其餘約百分之五十五的阿茲海默氏病(即老人失智症),也就是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仍可經由醫療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尤其是在早期或中期更見療效,目前已有不錯的藥物可使用。 

初期的症狀可能非常輕微,我們在此提出失智症可能的「十大警訊」,提醒民眾注意。

包括:

記憶力衰退忘東忘西,對時間、地點、人物感到混淆,無法做些簡單的工作,個性、行為逐漸改變,溝通困難,判斷力減退,心情時好時壞,常把東西放錯位置,穿著不乾淨或不適合的衣著,做事失去主動性。 

一般認為阿玆海默氏症患者之知能減退是因其大腦缺乏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之故,而目前我們用來治療阿玆海默氏症的藥物作用即在抑制乙醯膽鹼酵素,使乙醯膽鹼不被分解掉,而能維持一定濃度。因此,阿玆海默氏症患者若能維持其知能不減退時,也算是有臨床上的療效了。

患者只要來醫院做詳細相關檢查,確定診斷為阿玆海默氏症, 且符合健保給付規範,便可申請藥物治療,也有諸多社會福利可申請,以減輕家屬負擔。

阿茲海默氏症患者除了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外,常伴隨有精神行為問題,如憂鬱、幻覺、妄想、暴力行為等,給予精神藥物控制,有約七成的療效可以明顯改善病人的行為並減輕家屬及照顧者的負擔。

希望讀者看完本文之後,對失智症有粗淺的認識,結論還是這句老話: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封面圖片來源

9nong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大腦退化的兇手抓到了!吃飯時一個小習慣,逆轉你失智、腦萎縮的宿命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