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只腸道不適!恐影響腎臟健康 專家授改善飲食法

| 日期:2025-08-12 | 責任編輯: 每日健康 | 分類: 即時新聞

便秘與腎臟健康:未受重視的關聯性

便秘,對多數人而言,似乎只是腸胃不順的小麻煩。然而,一篇發表於 Scientific Reports 的最新研究卻提醒我們,這個看似單純的症狀,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KD)的潛在警訊。

圖片網址

 

這項研究分析了英國 UK Biobank 中超過 11 萬 8 千名 40 至 69 歲受試者,平均追蹤 7.4 年,並排除了原本就患有腎病的人。結果發現,有便秘的人罹患 CKD 的風險,比沒有便秘的人高出 34% 至 51%。即便有規律使用瀉藥,風險仍高出 42%;若便秘且不使用瀉藥,風險更上升到 53%。而對沒有便秘卻有使用瀉藥的人而言,風險並沒有顯著差異。這些數據在調整了年齡、性別、飲食、運動習慣、慢性病史等變數後,依然成立。

為什麼腸道問題會牽動腎臟?研究團隊指出,這與所謂的「腸-腎軸」有關。當糞便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壞菌會大量分解蛋白質,產生對腎臟有害的代謝物,例如 p-甲酚硫酸與吲哚硫酸。這些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實能加速腎臟纖維化,甚至在腎病還沒被診斷出來之前,腸道菌相的異常就可能已經出現。因此,慢性便秘或許不只是結果,也可能是腎臟病的早期徵兆。

瀉藥在這段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單純。雖然是便秘常見的治療方式,但這項研究並未發現整體上的保護效果,甚至有軟便劑使用者顯示更高的腎病風險。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與便秘嚴重度、藥物選擇或治療反應有關。不過,其他動物研究曾經發現,特定瀉藥如 lubiprostone、linaclotide 能透過改善腸道菌相與減少尿毒素生成,減輕腎臟的損傷,只是在人類身上的臨床證據仍待驗證。

雖然本研究並未證明便秘一定會直接導致 CKD,但訊息已經很清楚:長期便秘不應掉以輕心。日常生活中,維持充足的膳食纖維與水分攝取、保持規律運動,對於維護腸道健康與減輕腎臟負擔都至關重要。必要時應及早就醫,避免問題惡化。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