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咳嗽、皮膚癢是淋巴瘤? 醫揭6大徵兆:快至血液腫瘤科看診

| 日期:2022-04-07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

文/郭家和

 

傍晚發燒皮膚癢?  注意淋巴瘤六大徵兆

脖子腫要當心!淋巴瘤每年新增人數超過3,000人,當中不少為2、30歲年輕患者。由於症狀不明顯,淋巴瘤不易早期發現,約有一半以上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第3-4期。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最主要症狀為淋巴腺腫大,特別明顯會出現在腹股溝部位。有些人則以發燒來表現,且往往不是高燒而是低燒,容易在傍晚之後開始出現症狀。

此外,淋巴瘤也可能長在臟器之中,無法從外觀上發現明顯淋巴腫大,當長在縱膈腔時,有可能造成患者喘、咳嗽,也可能長在腹腔中達10幾公分。瘙癢、夜間盜汗、不明原因消瘦,也是淋巴瘤病人常見現象,當發現疑似淋巴瘤的六大症狀──燒、腫、癢、汗、咳、瘦,建議及早至血液腫瘤科就診。

 

淋巴瘤十年新增逾5成  這型預後差復發風險高

李啟誠醫師指出,淋巴瘤佔男女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十名與第十一名,十年來新增人數增長超過5成,在癌症死亡率中長年位居前十名。惡性淋巴瘤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L)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約佔92%,再根據基因亞型可分為B細胞淋巴瘤、及T細胞與NK細胞淋巴瘤等。

至於何杰金氏淋巴瘤,好發於20-35歲年輕族群及65歲以上長者,現行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雖然年輕族群的治癒率高,但化療可能對心肺器官累積毒性,並有後續二度罹癌風險。年長族群則常因無法接受標準劑量的化療,根治率相較之下更不理想。

李啟誠醫師說明,在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亞型當中,如果經過化驗確定為抗原「CD30」陽性的T細胞淋巴瘤,並屬於部份基因型者,往往預後較差、復發風險高,在現行治療較難獲得良好成效,也是過去淋巴瘤治療上常面對的問題。

 

化學治療好壞通殺  標靶治療精準打擊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黃泰中醫師表示,淋巴瘤的第一線治療有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骨髓移植等方式。傳統上,化療是主要武器,雖能全面攻擊癌細胞,但可能不小心造成好、細胞通殺。新型治療方式則有單株抗體的標靶治療,透過辨別「CD30」的細胞表面抗原,提高癌細胞的針對性,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不過,以往淋巴瘤的標靶藥物,多以單株抗體或小分子藥物單獨使用為主,缺少專一性的細胞毒性藥物。現今醫藥研發進步,已有將單株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透過連結子介接的新型抗體藥物,可適用於CD30陽性的淋巴瘤病人,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T細胞淋巴瘤,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患者。

 

新型淋巴瘤標靶藥物  無惡化存活大增近3倍

李啟誠醫師解釋,單用標靶藥物對淋巴瘤癌細胞殺傷力較弱,透過辨識CD30陽性抗原,結合有專一性的細胞毒性藥物,就可以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減少傷及無辜細胞的機會,達到「精準抗癌」。大型試驗也發現,新型治療的無惡化存活時間從23個月大幅增加至62個月,復發率也明顯降低。

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治療過去十年是化療的天下,現今結合標靶治療以及精準細胞毒性的藥物,對於適用病人來說有望大幅增加根治率,而淋巴瘤新型標靶藥物也已擴大至一線健保給付,預計每年可嘉惠數百名病人,讓患者擁有更好的治療即戰力,同時降低副作用影響,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發燒2個月確診! 醫揭淋巴癌6症狀:盜汗疲累、淋巴腫莫輕忽「脖子腫」是甲狀腺癌嗎? 年輕人發現甲狀腺結節更危險? 醫師:女性長輩有病史要當心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