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患擔心出門染疫?醫師:在家也能化療

| 日期:2021-10-18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醫師 / Via  今健康

文/洪素卿

台灣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不過,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來說,頻繁往返醫院還是難免擔心染疫!日前有標靶藥物失效的肺癌患者,甚至因為擔心住院風險、又害怕化療副作用,一度想放棄治療。

對此,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指出,年長、有共病,交通往返不便,又或是真的很擔心在疫情期間外出、往返醫院的肺癌患者,需要化療時可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口服化療藥物,一樣可以達到疾病控制的效果。

擔心出門染疫?肺癌患者也可在家化療

洪仁宇醫師指出,使用針劑化學治療,為了保護病人的血管,化療前醫師會建議病人住院接受一個小型手術、植入「人工血管」。但在疫情期間,尤其前一陣子有醫院傳出院內感染,真的就有病人不願住院、甚至排斥到院來接受人工血管的注射。最後經過溝通,選擇使用口服化療藥物。

洪仁宇醫師指出,肺癌目前口服化療藥物有兩種,一種是一週吃一次、吃兩週休息一周。另外一種則要每天吃、吃藥頻率比較高,可以看病人的接受程度來選擇。口服化療藥物除了可以作為疫情期間、減少往返醫院的治療選項之外,也適用於無法耐受傳統化療藥物副作用的患者。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醫師 / Via  今健康

他指出,以肺癌常用的鉑金類化療藥物為例,其副作用除了噁心、嘔吐之外,也可能造成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降低,以及影響腎臟功能等。對於身體狀況無法負擔的病人,像是年紀比較大、腎臟功能不好,或有其他共病時,也可以考慮使用口服化療藥物替代。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醫師 / Via  今健康

年長、共病、怕副作用?口服化療一樣有療效

鑒於部分患者聽到化療、便擔心副作用而卻步,洪仁宇醫師表示,口服化療藥物對於年長者來講,普遍接受程度還「滿好的!」「先前有些病人在治療前還是很擔心副作用,但接受了第一次、第二次的治療之後,你再去問他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病人就告訴你,這個沒有他之前想像的那麼可怕吶!」

過去十年,包括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藥物、抑制血管新生等藥物等陸續問世,雖無法治晚期肺癌、但可以延長存活。「化療藥物仍有其角色」!重要的是,選擇適當的病人、使用對患者來講有療效的藥物。「我們也看過單獨使用口服化學治療藥物,就能維持存活超過兩年、超過三年!」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醫師 / Via  今健康

不能開刀也能續命!晚期肺癌靠藥物組合   接力延長存活

甚至曾經有病人,確診肺癌後經基因檢測沒有合適的標靶藥物,所以只能選擇使用化療。沒想到化療用了幾年之後,新的標靶藥物問世了,剛好適合這名患者、就使用標靶藥物接續治療。「如果當時沒有使用化學治療藥物,後來就沒有機會使用標靶藥物!」

我國一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名肺癌患者,十多年來肺癌始終位居癌症死因榜首。直到近年死亡率終於開始降低!洪仁宇醫師指出,我國第一期肺癌佔率從十年前的十四點多%,到一百零七年時已經有將近三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成果。」但很可惜的,仍有超過一半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第三期晚期或是第四期,無法手術治療。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洪仁宇醫師 / Via  今健康

所幸各種新藥陸續問世,雖然無法治癒晚期肺癌、但可以延長患者存活。「對醫師來說,所期待的就是透過多種藥物、不同的搭配,或是階段性使用適合病人的藥物,讓這些沒有辦法開刀的肺癌病人,也可以有機會轉變成類似慢性病的治療!」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