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肆虐已500班停課!醫曝「5歲以下最危險」:小妹妹突然全身狂抽蓄

| 日期:2024-05-23 | 責任編輯: 陳彩梅 | 分類: 即時新聞

近期腸病毒肆虐,不少小孩紛紛中標,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共6縣市、8區域淪為高風險區域,讓許多家長感到既擔心又疲憊。對此,板橋原力診所復健科醫師王竣平表示,腸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發重症,未滿1歲的嬰幼兒發生率最高,死亡率則是5歲以下最高,而學校之所以要停課一週,是因為一般腸病毒在發病2週後,傳染機會才會降低。

98GN34J6BN9LSGKSS4WOK.webp

▲ 腸病毒肆虐,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共6縣市、8區域淪為高風險區域。(示意圖/每日健康)

王竣平在臉書專頁《復健科 王竣平 醫師 板橋 骨科復健 疼痛控制》發文提到,實習時第一次接觸到腸病毒病人,對方是一名小妹妹,一開始小妹妹只有輕微的咳嗽、感冒症狀,家長並不以為意,直到小妹妹的手掌、腳掌開始出現觸目心驚的紅疹,家長才感覺不對勁,立刻帶著小妹妹到小兒科診所就診,未料幾天後小妹妹突然出現全身抽蓄的症狀,好在小妹妹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情逐漸控制下來,最後順利轉到普通病房。

王竣平直言,腸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發重症,並分享5點關於腸病毒的知識:

一、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

未滿1歲的嬰幼兒發生率最高,其次為1~5歲,死亡率則是5歲以下最高。

二、沒有特效藥或疫苗

目前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性症狀治療,如止痛、退燒、點滴支持等。

三、傳染途徑多元

腸病毒傳染途徑包括腸胃道(糞口、水、食物)、呼吸道和接觸傳染,潛伏期為2~10天,大多介於3~5天,發病前幾天喉嚨和糞便就會有病毒,且透過糞便排出的病毒可以生存長達8~12週之久。

四、常見的症狀

不同亞型的腸病毒可能引發不同症狀,從輕微的感冒症狀,如發燒、咳嗽、厭食等,到嚴重的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肌肋痛、急性心包膜炎、腦炎及腦膜炎、出血性結膜炎等,都有可能出現,而全身抽蓄就是腦膜炎或腦炎的症狀之一。

五、如何預防

防治方式就跟COVID-19一樣,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及遠離可能的感染源,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2週,在咽喉的病毒量將大量減少,透過呼吸道傳染機會也將大幅降低,因此建議拿1~2週的病假,以免擴大感染。

王竣平強調,雖然腸病毒重症聽起來很可怕,但大多數還是輕症,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一定可以一起走過疫情,一起面對這些生活上的挑戰!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