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佳恆
「頂上無毛」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遽增,落髮問題也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想透過醫學美容找回濃密髮量,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植髮」,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楊景翔醫師表示,
事實上非手術性的育髮療程,對於打贏「頂上戰爭」而言也有一定幫助。
髮量不夠只能靠植髮? 醫揭「育髮療程」非手術新選擇
楊景翔
指出,若民眾有
掉髮
、
頭髮稀疏
的困擾,且
頭皮毛囊尚未完全萎縮
,就非常適合「
育髮療程
」。由於此療程
非手術性質
,對於
擔心手術風險
或
藥物副作用
的愛美人士而言,無疑是一項友善的新選擇。
育髮療程的核心目標,就是「活化」那些還沒有完全壞死的毛囊。
皮膚科醫師
沈孟暵
談到,毛囊的生長有其週期,會歷經
生長期
、
退化期
與
休止期
。當身體內外在因素導致
毛囊萎縮
時,
頭髮的生長期會縮短,休止期則會拉長,造成髮量日漸稀疏
。因此,只要
毛囊尚未完全萎縮且仍具活性,代表還有生長毛髮的潛力
,此時若希望能提升髮量密度、避免進一步掉髮,
育髮療程是比植髮更優先的選項
。
育髮療程如何喚醒毛囊? 醫曝4大關鍵機轉
沈孟暵醫師指出,育髮療程主要透過
四大機轉
來喚醒沉睡的毛囊:首先是
增加頭皮的微循環
,提升毛囊的氧氣與營養供給;其次是
抑制DHT(二氫睪固酮)生成
,從源頭防止毛囊繼續萎縮;再者是
藉由生長因子、訊號分子直接刺激毛囊重回生長期
;最後,則是
利用微針電波、PRP等療法引發微創修復反應
,達到活化表皮與毛囊幹細胞的目的。
楊景翔醫師進一步說明,育髮療程的關鍵在於同時做到「激活毛囊、促進血流、提供生長訊號」3件事,對於初期雄性禿、產後落髮、代謝性落髮的患者,甚至是植髮後希望讓新生髮流效果更佳的病人,都能帶來顯著的正面效益。
育髮療程選擇多 「再生醫學」成近年新趨勢
沈孟暵醫師說明,育髮療程具體的治療方式可分為
藥物類
、
物理儀器類
以及
再生醫學類
。藥物主要用於基礎保養,以
延長生長期
、
抑制DHT
為主。
物理儀器
則有
低能量雷射
、
微針
及
微針電波
等選項,其中
微針與微針電波可搭配PRP(自體血小板血漿)、
PLT
或外泌體
,
透過微創傷口導入有效成分
,微針電波更額外加上電波能量,刺激真皮層與毛囊幹細胞,提高重啟萎縮毛囊的機會。
沈孟暵醫師認為,
再生醫學更是近年育髮療程的一大趨勢
。其中「
PRP
」是藉由
注射自體生長因子
,
達到毛囊修復
與
再生
的目的;而「
外泌體
」則是利用其在
細胞間傳遞訊號的能力
,刺激再生。這些療程所產生的協同作用,對於
活化毛囊
、
促進頭髮再生
,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另外,
PLT
生髮技術
也是育髮療程的選項之一,相較「PRP」
容易受到個人體質等因素影響
治療效果,PLT生髮技術透過
純化
與
濃縮
處理,能
確保生長因子的含量穩定
。沈孟暵醫師指出,PLT也就是
血小板凍晶
,是
「PRP」的進化版
,因療程含有多種生長因子,能
幫助延長頭髮生長期、並抑制退化期,刺激新髮生長
,也是近期生髮技術的新突破。
育髮與植髮不用二選一! 醫:有望收穫「一加一大於二」效果
育髮療程與植髮手術雖能各自解決不同程度的落髮問題,但
兩者併用更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沈孟暵醫師舉例,若
育髮療程對部分區域反應不佳
,可評估後再
輔以植髮手術加強密度
;反之,
植髮成功後
,也能
透過育髮療程(如低能量雷射、微針電波)來保護未植髮區域的原生頭髮
,延緩未來掉髮的可能。
在臨床上,育髮療程與植髮手術也能同時混合治療。沈孟暵醫師舉例,在
植髮手術前
可先以
微針電波
及
PRP
、
PLT改善頭皮的健康環境
,如同「
沃土
」一般;
術後
再導入
育髮療程
,
輔助毛囊恢復
與
長期保養
,讓植入的頭髮能更穩固地生長。
育髮療程雖非手術,但仍屬醫學美容範疇
,術前可敷麻藥避免疼痛,若為
微針
或
PRP注射
,當天建議
暫不洗頭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體質與落髮原因各不相同,也會直接影響療程的最終成果。沈孟暵醫師提醒,
術前務必與專業醫師進行詳細諮詢
,充分了解自身的落髮狀況與治療風險,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真正達到維護頭皮與毛囊健康的目標。
延伸閱讀:
抹生薑大蒜粗鹽可生髮? 皮膚科醫師示警:發炎、發癢更嚴重!
斑禿、圓形禿、壓力禿為何發生? 哈佛曝常見掉髮「7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