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眼竟是「腦長瘤」? 眼瞼下垂只能手術? 專家:這兩類人不適合

| 日期:2022-04-26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

文/郭家和

 

大小眼是「眼瞼下垂」  還是有其他原因害眼睛睜不開

眼睛睜不太開,拍照時覺得自己「大小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整形外科教授賴春生醫師表示,大小眼在醫學上稱為「眼瞼下垂」,可能與先天或後天因素有關。如出生時提眼肌發育不良,或後天提眼肌退化導致,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支配肌肉的神經受損而引起眼瞼下垂。

賴春生醫師說明,眼瞼下垂的主要原因可分為4大類。第一類為「肌源性」,是肌肉本身發育或疾病因素引起;第二類是「神經性」,有外傷、腦部腫瘤壓迫到第3對腦神經時可能導致提眼肌無法作用。

第三類是「筋膜性」,提眼肌的筋膜變薄、退化後,無法正常有效地附著在上眼瞼軟骨板上,會無法拉起眼皮;第四類是「機械性」,外來的重量如上眼皮腫瘤、過度哭泣眼皮腫脹,都可能造成眼睛張不開。

 

眼瞼下垂竟是腦長瘤?  低頭族當心筋膜提早退化

賴春生醫師表示,另有一種「混合型」的眼瞼下垂,是指上述4種狀況可能同時存在1-2項。由於大小眼的成因相當複雜,當後天出現眼瞼下垂時,必須找出原因、進行提眼肌檢查再決定處置方式。也曾有病人因眼瞼下垂求診,最後診斷才發現是眼瞼下垂的對側長腦瘤。

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當低頭族,可能提早引發眼瞼下垂和大小眼?賴春生醫師指出,3C產品使用確實增加了發生比例,特別是與筋膜退化有關的眼瞼下垂,以往患者年齡多在60歲以上,現在不少病人45-50歲左右就來求診。眼皮長時間往下運動,筋膜將容易變薄,提醒低頭族要注意提眼肌健康。

 

提眼肌無力該怎麼治療?  手術方式大不同?

賴春生醫師指出,眼瞼下垂的治療並非每個人都一樣,除了經由醫師診斷、找出根源,還會進行提眼肌功能檢測,在消除前額肌代償性上縮的作用下,以眼睛往下到往上看的距離來評估提眼肌的功能,12mm以上為良好;8-12mm為好;5-7mm為尚可,小於4mm以下為非常不好。

絕大部份的眼瞼下垂會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賴春生醫師說明,患者提眼肌功能如果大於8mm以上,只須簡單的對摺提眼肌手術;介於5mm至8mm之間,會採取提眼肌縮短手術,將過長提眼肌切除,然後重新固定,增加肌肉收縮力量。

倘若提眼肌功能嚴重不佳、小於5mm,則需要接受「前額懸吊式」手術,利用生物性材料或是自身的眼輪匝肌,一端固定在軟骨板,一端固定在前額肌,借助前額肌肉的收縮來幫助眼睛張開。其中前額懸吊式的「復明皮瓣」手術(FOOM Flap)是賴春生敎授首創的術法。兩種術式的差別在於,復明皮瓣手術使用自身肌肉組織「就地取材」,不會有排斥及感染風險,而外來的懸吊材料约有10%到15%的排斥反應或感染。

 

重症肌無力也會大小眼!  術後照護比手術更重要

有些提眼肌功能異常,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如重症肌無力,或是肌肉神經的遺傳性疾病有關。賴春生醫師說明,重症肌無力的特徵是在一天活動後,慢慢會出現疲勞性的眼瞼下垂,以及看東西比較模糊的複視現象。這類患者須接受藥物治療,如果要進行提眼肌手術必須審慎評估,更要注意術後照護。

賴春生醫師表示,嚴重的重症肌無力患者,眼睛無法正常轉動,如果只進行提眼肌手術,反而容易因為無法蓋上眼皮,而造成結膜、角膜發炎病變。最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因此有特殊疾病的族群在進行提眼肌相關手術前,務必諮詢專科醫師評估。

賴春生醫師指出,過去曾有洗腎患者做完提眼肌手術後,雖然視野得到明顯改善,但因為在洗腎時忘記保溼而引起眼部發炎。患者接受提眼肌手術後務必注重眼部保濕,一般會給予人工淚液凝膠,睡覺時可用保鮮膜貼在臉部,保溼之餘也可避免脫落。

提醒民眾,提眼肌無力的原因眾多,發現有眼瞼下垂、大小眼問題時,應先就診檢查是肌源性、神經性或是筋膜性的原因,經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處置方式。如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肌肉性遺傳疾病應接受適當治療,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提眼肌手術。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