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單身也要留意心理健康!醫教6招防「獨活症候群」!

| 日期:2021-11-29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社會價值觀日異月新,結婚成家已未必是每個人的生活目標,不少人獨立自主、黃金單身,走在自己想要走的生活上大放異彩,一個人過得自在、多采多姿。

不過凡事一體兩面,雖然跳脫原本社會的框架、過自己的生活是好事,但獨自一人過久了也是可能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提醒,單身族、獨活族再獨立也得留意身心健康,如有發現異狀,應盡早檢查。

再獨立也要留意心理健康,別讓「獨活症候群」找上門!

楊聰財醫師指出,即便是再怎麼獨立的人,生活中難免還是會需要有人陪伴、認同、傾聽,若始終獨自一個人,再大的好事都沒有人分享,再小的壞事也沒有人宣洩,事情變得全部都堆在心裡,久了自然也容易感到苦悶,甚至出現「獨活症候群」。獨活症候群並非一種正式疾病,卻是獨立者需要正視的問題。當事人往往可能沒發現、不自覺、甚至不願意面對,認為自己沒有過不了的關卡,但實際上,可能已開始出現情緒障礙、感到徬徨、無望、憂鬱、焦慮、孤單、甚至失眠或多夢、做惡夢等。有時也可能不只影響到情緒,當事人也可能出現社交障礙、認知改變等情況。

經常憂鬱、無望是憂鬱症?任一項超過兩周早檢查!

楊聰財醫師提醒,若出現每天或數日常處於憂鬱狀態、對周遭人事物的興趣逐漸減退、體重或食慾出現明顯變化、失眠或睡眠過多、精神狀況停滯或激昂、生活沒有活力或感到疲倦、自我否定並認為沒有價值、思考和專注力或判斷能力減退、出現自殺的想法等,不論是何種情況,超過兩周就建議盡早檢查,其可能為憂鬱症找上門,尤其是符合五項條件或以上者,憂鬱症或重度憂鬱症的可能性更高。

別因太獨立讓心理生病,醫教6招防獨活症候群!

獨立、單身和與人交往,這兩種情況看似完全相反,但實則可以同時存在。楊聰財醫師表示,不論自己一個人的原因為何,又或者是否是自己願意與否,都可以在生活中再多增加些色彩。例如除了可以養寵物作陪伴、聊天,也以可在以安全考量為前提之下,透過網路參與不同的社群,並且在職場或校園等生活場合中多參與不同的課程、社團、活動等,讓自己在獨立之外,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不喜好社交者,也可以用「潛水」的方式,淡淡的在人群之中與他人互動,不避免強自己,但可以試著在生活中慢慢的增加一點不同的佐料。如此在獨立的同時,不論是好事或壞事,也都可以有將心裡的想法分享出去的機會,避免過多的思緒自行背負或沒人分享。且或許在此之中可以發現,自己除了獨立以外也可以有其他的發展面向。

另外,也可以多元培養興趣,除了有助分散負面情緒,同樣興趣者也有機會聚集在一起,便有共同的話題可以分享,甚至更進一步的交流。

除了從社交及生活改變,也可以透過日常飲食習慣改善,例如以白肉、魚肉、蔬果、堅果、橄欖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或是三蔬五果的飲食方式,以及牛奶、香蕉等食材。平時也可以透過有氧運動讓身體分泌血清素、腦內啡、多巴胺等。這些飲食、生活型態都是有助於改善憂鬱、憂鬱症的方式,也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