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重建醫院歷程!斷垣殘壁畫面流出 它竟成新冠肺炎移動式採檢站

| 日期:2023-06-05 | 責任編輯: 郭懿慧 | 分類: 即時新聞

▲ 921大地震醫院斷垣殘壁畫面流出。 / Via  商周出版

臺灣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5,震央就位在南投,為戰後以來最大的災難,不但人員傷亡嚴重,更引發大規模交通建設、電力、維生管線、工業設施、水利設備、醫院設施和學校設施受損,甚至發生山崩與土壤液化等災難,讓中部嚴重受創。

那時竹山秀傳才剛落成滿兩年,面臨如此重大的天災,可說是所有的心血毀於一旦。在那樣的狀態下,謝輝龍院長無暇思及損失,他只希望盡快回到醫院,啟動醫院的作用,才能幫助更多在地震中受傷的災民。他半夜帶著還就讀國小的兒子開車巡視,但無奈路跟橋都斷了,根本無法前進,只好折返。

「剛好這時同事打電話來,告知醫院的病人都撤離了,聽到這裡我才安心一些,但心裡最擔心的還是加護病房的病人,還想接續詢問,電話就斷了,再也打不通。」謝輝龍回憶。當晚他徹夜未眠,等到凌晨大約快五點,天光漸亮的時候,再次起身開車前往醫院,中途碰到車輛無法前進時,便搭上路過的騎士機車,繞了好大一段可以前進的道路,最後好不容易到達醫院。

▲ 功能檢查室地震後畫面曝光。 / Via  商周出版

到了醫院之後, 他看到處處斷垣殘壁, 器材跟建築體都遭到嚴重損壞, 兩百多位病患、從各地送過來的傷患以及十幾具丟棄在地的屍體都在等待處理。那時醫院裡的救護車只有兩輛,為了趕快將病患送往臺中的醫院,謝輝龍緊急聯繫消防局,希望能提供直升機與通訊設備,但是半小時過後,只換來消防局無法支援的消息。

此時秀傳其他分院的人都已出發,在前往竹山的途中,大概下午抵達。但謝院長知道,這些病人無法再等,忽然間他靈機一動,請醫護人員到馬路上去攔車子,幫忙把這些病人趕快送到安全的地方。他們前前後後共攔了四、五十輛的車子,感人的是沒有一輛車子拒絕協助。

那時謝輝龍還帶著醫生依據病人外傷的嚴重度,判斷分類,一定要馬上轉送開刀的,就由護理人員陪同,隨駕駛一輛一輛跟著出去。就這樣一輛貨車配上一位護理人員,慢慢將傷患及病患全部撤離。之後,秀傳各區的同事也陸續到達支援,在竹山國小、延平國小、大智路災民收容所、集集鎮公所與本院停車場設立多處醫療站,以服務竹山次級醫療區的災民需要。當時還有在竹山鎮內設立聯合門診中心, 在每週二、五巡迴瑞竹、坪頂、桶頭等地;另一方面,同步在竹山醫院的停車場成立貨櫃屋及組合屋野戰醫院,盡速完成醫院主體的復原。

 

▲ 九二一大地震緊急醫療站。 / Via  商周出版

如今謝輝龍回想起來,經歷這場災難之後,雖然能快速將病人全速撤離、清空病院,但也擔負著很大的風險。因為醫院最大的任務是在救人,病人都撤離以後,其實政府便再也沒有必要重視這裡。對政府來說,醫院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未來醫院的重建,就是院方的事情,因為這並不會影響民眾的權利。再者,附近還有很多剛蓋好的醫院,像慈愛醫院、鹿港的百川醫院,還有臺中的一些醫院,民眾的就醫也相對方便。所以後來秀傳竹山醫院要面對的,不僅是醫院主體受到嚴重破壞,更令謝輝龍憂心的,是院內同仁為了顧及生計選擇到其他醫院工作, 造成人才流失。而兩年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硬體、軟體, 在這天搖地動間,眼看將一併土崩瓦解。

 

然而這樣的隱憂卻沒有發生。

因為在九二一地震後,黃明和指示謝輝龍將醫療人力資源往外帶,分散醫療急救處,以提供鄉親最即時的服務。同時黃明和也斥資五百萬,興建「貨櫃醫院」,啟用四十八個貨櫃,安置四個門診以及急診,重新組合醫療資源,把優秀的醫護人員留在災區服務。除此之外,為了讓醫事人員在時效內能發揮最大作用,謝輝龍還跟地方診所談合作,讓院內醫生能夠短期到各診所服務,當時共開設五十五個診間。謝輝龍自己則一邊籌募資金,一邊著手進行改建,到後來,醫院恢復了,一個員工都沒離職。

▲ 診間地震後畫面曝光。 / Via  商周出版

然而重建醫院的過程,卻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竹山秀傳是股東制,從成立到遭遇天災, 才過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6這麼短的時間裡面, 投資人看到醫院從全新到斷垣殘壁, 沒有人有信心再投資這間看起來完全沒有希望的醫院, 當時大家不只無法再拿錢出來,連他打算跟政府低利貸款,都說服不了股東蓋章。

這時,心灰意冷的謝輝龍拿到了一張二十萬的支票,這是來自竹山秀傳的一位病患,他們一家人包括小孩都在竹山秀傳看病。地震完第二個星期,這名病患拿到房子倒塌的補助款,跟謝輝龍說:「我要把這二十萬元給你。」原來是病患感念竹山醫院帶給全家人的幫助,「他甚至說他們還有一個豬舍,有空間住就可以了,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一定要讓醫院想辦法再蓋起來,因為他們真的需要這裡。」謝輝龍回憶。這番話讓身處困境中的謝輝龍激起鬥志,更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不能辜負鄉親的期待,不管過程如何艱難,一定要整建竹山秀傳紀念醫院,重新成為竹山地區居民生命安全與健康的堡壘。

▲ 災後成立的醫療救護隊。 / Via  商周出版

急難救助的行動力

竹山秀傳醫院的重建過程,也被記錄在王正一醫師《顫抖的大地: 地震的預防與重建》、《為何他們存活—一個醫師看大地震》等書中。王正一是黃明和在臺大醫學院的同窗好友,常年擔任連戰先生醫療小組的召集人,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曾陪伴當時擔任副總統的連戰先生,搭乘直升機前往災區視察,前後在災區往了五十天,7後來他的書中詳細記載了在災難前線的觀察。

書中記錄了當時很多非營利組織或宗教團體的動員,以及各企業的物資捐款,其中特別提到由黃明和所創建的「貨櫃醫院」,在醫院遭受嚴重損害時,如何在短時間內發揮救治傷患的功能。這個臨時的醫院,有病床、有檢驗的儀器,什麼都可以放進去,「你知道他的腦筋動得多快,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領導者。」王正一說。而在二○二一年新冠肺炎席捲全臺的嚴重傳染病救治中,貨櫃醫院再次被運用為移動式的採檢站,可見黃明和在急難救治上所發揮的行動力與智慧。

▲ 二○二一年新冠肺炎席捲全臺的嚴重傳染病救治中,貨櫃醫院再次被運用為移動式的採檢站。 / Via  商周出版

為全臺平衡發展提出建言

在竹山秀傳的整建中,因著股東結構關係,黃明和雖然無法大筆挹注資金,但在時任最後一屆立委,中部又是首當其衝的重災區等時機中,他即刻對九二一地震災情的各項法案進行提議與質詢。當時他把第一線的觀察、所聽到的請求與居民的需求,快速反映給中央:

一、就一千九百五十八間教室嚴重受損的情形,黃明和籲請釐清倒塌責任的歸屬問題。

二、中央救援無力,先進搜救工具欠缺,許多救助都來自民間,中央各部會未整合,面對災難來時,政府與民間志工單位沒有橫向連結,黃明和質問救災的單一窗口在哪?

三、災後除了處理房屋重建、傷患救治外,救災官兵亟待心理重建,黃明和籲請重視災後的「壓力創傷症候群」。

四、災後臺中彰化豪雨不斷,使災情擴大,九二一震災凸顯土壤液化問題足以扼殺臺灣。

五、賑款貸款五百億,申請者卻寥寥可數,顯示企業災後對投資卻步,籲請行政院提出配套方案,鼓勵投資,以免造成浪費。

六、九二一地震凸顯鄉鎮醫療缺失,彰化、臺中、南投本來就是醫療相對缺乏的地方,此次地震更凸顯資源之匱乏。亟需所屬主管單位協助當地醫院重建,結合社區健康照護,提升醫療水準。

七、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史蒂文,特地為了這次震災後可能發生廣泛的心理衛生與心理復健來臺,卻明顯發現政府缺乏計畫性、持續性的辦法,重建要兼顧身體與心理,望政府及有關單位能積極研擬辦法。

 

回望九二一地震這場臺灣百年災難,到新冠肺炎疫情時臺灣陷入的另一波艱難,黃明和所提出的法案與關懷,即使過了多年仍毫不過時。臺灣地小人稠,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從首都遷至臺北之後,一直很難做一個結構性的調整。黃明和曾提議,為服務全國人民,應兼顧各族群與各區域的發展平衡,將首都遷到南投中興新村。

時至今日,此建議依舊訴諸空中樓閣,無人聞問。而此次新冠肺炎的防疫作為,呈現北重南輕的樣態,集中發展的結果,換來的也可能是傳染病密集擴散。如今看來,或許以「和」之心,加上來自中部的觀點,才是島國臺灣最需要的平衡之道。

《做蒼生之大醫》書封。 / Via  商周出版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做蒼生之大醫


【本文由商周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