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黑蚊」叮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專家警告:這些人體溫高最易被咬|每日健康Health

| 日期:2017-04-20 | 責任編輯: 許長凱 | 分類: 身體護理

「小黑蚊」台灣肆虐!

      隨著夏天的腳步已近,很多民眾已經開始身穿短袖、短褲,出門踏青,或登山健走。但您知道嗎,根據國內新聞媒體「聯合報」指出,俗稱「小黑蚊」的「台灣鋏蠓」,也是開始大行增生、肆虐的時候。

 

「台灣鋏蠓」是什麼

      俗稱「小黑蚊」的台灣鋏蠓,分布於台灣的低海拔地區與中國的部分少數農村,常出現在樹蔭、青苔底下。

      小黑蚊飛行範圍原來僅十幾公尺,只分布在花蓮、台中等少數地區,而又以山區地區為多,但是因為人類交通運輸的便利改變,使現在全台都有小黑蚊的蹤影(相同道理,中國現在的小黑蚊分布也漸有擴散的趨勢)

      小黑蚊叮咬人往往是大舉攻擊,最常攻擊的部位就是人的四肢、膝蓋、臉部等沒有衣物、長髮保護的部位,常常整條腿就像「穿上點點襪」一樣的被叮了滿腿包。

      被叮咬之後痛癢難耐,即使小黑蚊叮咬引起「紅色丘疹」的日程大約為七到十日,但這一周時間可說是度日如年,甚至會影響到被叮咬者的生活作息,此時切忌抓破流血,以免細菌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為什麼「小黑蚊」專家說「防治沒救」?

      為什麼小黑蚊讓中興大學昆蟲系杜武俊教授直言「防治沒救」呢?

      原先防治黑蚊的觀念在於「去除青苔」,認為只要去除青苔就能夠防治小黑蚊出沒,但近來研究發現幼蟲是雜食性,沒有青苔一樣能長大;另一方面雌成蟲因為口器長度等演化因素,專愛吸人血,但人體對於小黑蚊的叮咬又有免疫效果,被叮得越多,人體就會產生抗體讓腫癢反應降低──減低了民眾防治的意識,防治小黑蚊更為困難。

      小黑蚊雌成蟲在吸了人血之後34天就會產卵,換句話說,要完全消滅小黑蚊的方法只有「不要被叮」,但這實際上又不可行,且現在台灣旅遊風氣昌行,南來北往便將小黑蚊遠送至各地,也怪不得專家對於肆虐全台的小黑蚊問題,也只能束手無策。

      不幸中的大幸是,小黑蚊截至目前為止,尚無傳染病的傳染紀錄,登革熱等疾病都與小黑蚊無關。

 

以「小」剋「小」 小花蔓澤蘭醋液 可驅趕蚊蟲

      但根據農委會林務局專門委員鄧江山接受國內新聞媒體「TVBS」採訪時指出,中興大學盧崇宗老師已經研發出了一款以小花蔓澤蘭為原料製造的醋液,比起一般醋液有高出1.5倍的防小黑蚊效益。昔日大大破壞台灣生態系的植物殺手,能不能搖身一變成為防蚊剋星呢?這就拭目以待了。

 

原文出自 TVBS Ltn Setn 聯合新聞網 林政賢皮膚科 果億病媒防治

封面圖片出自 果億病媒防治 聯合影音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