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奪視力小偷「青光眼」!高風險族群如何及早揪出?醫籲40歲應做青光眼篩檢

| 日期:2022-03-15 | 責任編輯: 今健康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青光眼是國人失明重大殺手,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近視度數加深而更換眼鏡,一拖就是好幾年。一旦驚覺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才就醫,視神經可能早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害與萎縮。因為無聲悄奪視力,青光眼有「視力小偷」之稱。患者因視力模糊或周邊視野缺損,開車、行走易發生擦撞、踩空等意外,甚至無法勝任工作,嚴重會導致失明。

呼籲一般民眾年滿40歲應進行包含眼壓、視野與視神經在內的完整青光眼篩檢,500度以上高度近視與家族史等高危險群,更應提早篩檢與定期回診,才能揪出這個可怕的「視力小偷」。

青光眼嚴重會失明?哪些族群應提高警覺?

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說明,青光眼是一種是神經損傷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可能失明的疾病。視神經連接眼睛與大腦,當眼內壓力(眼壓)超過視神經可承受極限,或是供應視神經養分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視神經受損產生視野喪失。

根據健保資料庫,國內目前接受治療的青光眼患者約38萬人,這不包含許多潛在不自知的病患。雖然越年長發生率越高,卻非老人專利,其中近三成患者是四十歲以下青壯年。高危險群包括家族史、500度以上高度近視,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傷等。另一個特殊族群是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同時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因為眼球軸長較短,眼睛內空間較小,也易導致視神經遭擠壓,引發急性青光眼。

眼壓檢查正常就沒事?年滿40應做完整篩檢

許多人認為眼壓檢查正常,就沒有青光眼。呂大文醫師解釋,不能單靠高眼壓作判斷。根據統計,高達8成5以上青光眼患者,眼壓經長期追蹤,數值皆為正常,屬於「正常型眼壓青光眼」,可能與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偏高有關,近視者的眼球結構較軟,進行眼壓檢測時阻力下降,測量值會相對較低。

眼壓如同血壓,也會隨時間、姿勢等因素而有變化。單次測量正常,未必代表長時間保持正常。另外,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因為角膜被雷射打薄,眼壓測量也會變得較不準確。因此不能單憑個人症狀、感覺與一次的眼壓檢查,判定沒有青光眼,完整的青光眼篩檢是以儀器檢查眼壓、視野與視神經,約需40分鐘至一小時。

青光眼如何治療?規律治療追蹤是關鍵!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醫師表示,因為視神經受損,青光眼無法治癒,也無法恢復已失去的視力,只要不介入就會持續惡化,務必早期治療,延緩視力喪失、預防失明。將青光眼當成高血壓等慢性病,終生規律治療與追蹤,透過降眼壓避免視力惡化。

目前臨床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包含藥物、雷射與微創與傳統手術。第一線降眼壓治療是眼藥水,包含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甲型交感神經作用劑與前列腺素衍生物,各有其優勢與副作用。許多患者常因為工作忙碌、點藥出現不適,或藥物保存不方便等因素,未按時點藥、回診,以為還看的見就不以為意,導致眼壓長期未妥善控制,等到視野持續退化,無法挽回,需透過口服藥物、雷射或侵入性手術方式才能控制眼壓。

臨床常見患者覺得點眼藥水後視力改善不明顯,卻出現眼睛泛紅、搔癢與乾澀等副作用而選擇停藥。陳賢立醫師說,經研究發現,上述不適大多是因為長期接觸眼藥水中的防腐劑成分,造成眼表損傷。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眼藥水,可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用藥方式。

日常如何預防眼壓飆高?青光眼不建議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呂大文醫師提醒,若懷疑或確認罹患青光眼,不建議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為會導致日後眼壓測量不準確,不利追蹤。上述民眾也應避免可能導致眼壓升高的生活習慣與姿勢,降低對眼睛的危害。例如高空彈跳、雲霄飛車等高速遊樂設施,或是潛水、跳水、趴臥、倒立、仰臥起坐等。他過年前遇到一名50多歲女性,因肩頸酸痛接受40分鐘的全身按摩。女子按摩半小時後突然覺得眼前發黑與頭痛,右眼頓時看不見,趕緊掛急診確認是急性青光眼,需緊急打降眼壓藥物,否則有失明風險。

此外,行走時當低頭族,在黑暗環境使用3C產品,也會使眼壓上升,其他注意事項還包括,避免醃漬品或過鹹食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不超過150cc,切忌牛飲,都可降低眼壓突然飆升風險。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