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正驚傳罹患「心肌梗塞」! 逾5成患者到院前死亡? 醫警告:寒流並非唯一風險

| 日期:2023-02-16 | 責任編輯: 潮健康 | 分類: 即時新聞

潮健康/綜合報導

被譽為「華語歌壇偶像」始祖的一代巨星劉文正,近日驚傳已在去年11月於美國逝世。雖然死訊尚待進一步確認,但其罹患「心肌梗塞」的病情,也重新獲得大眾關注而哪些族群需要特別預防心肌梗塞的風險?民眾又可以採取哪些預防措施?請見《潮健康》的整理報導。

逾半數患者到院前就死亡? 出現哪些症狀需懷疑是心肌梗塞?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刊載資料顯示,「心肌梗塞」的定義為心臟肌肉細胞因其供給營養及氧氣的血管,突發性地發生幾乎完全或完全阻塞的狀況,使得供給心肌的血流中斷。若持續阻塞,則會導致心肌缺氧受損或壞死,進而使得心臟功能減低,若短時間內無法打開血流受阻的血管,將造成心肌細胞永久損傷甚至死亡,並產生後續併發症,如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更可能造成死亡或不可逆的傷害。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此前受訪表示,寒流來襲時可能造成體內的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管中斑塊破裂形成「血栓」,情節嚴重者恐在數小時內失去生命;診間幾乎有半數以上的病人皆為到院前死亡。若民眾出現持續性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過度喘息,可能是心肌梗塞發生前兆。另外,若家中有一等親內的家人,男、女性分別在55歲、65歲前有心血管疾病史,且合併上述症狀,需立即前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年輕人也難逃心病魔掌? 醫揭心肌梗塞8大高風險群 至於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年輕人竟也難逃心病的魔掌?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此前受訪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極高,有研究統計發現,約6成以上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前已宣告不治。 而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仍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三高問題為主,抽菸、肥胖、高齡族群,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天氣轉冷確實是好發時節,氣溫變冷時血管收縮,當原已狹窄的血管經發生劇烈收縮,更易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 「青壯年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是否正逐年上升?邱一騏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雖仍以老年人居多,但3、40歲左右的患者的確有增加趨勢,尤其是本身有三高、肥胖、抽菸的人。若年輕時沒有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同樣可能增加老年後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國人日常飲食吃太好,年輕族群發生肥胖、高血糖的比例自然上升,相關心血管問題當然呈現年輕化趨勢。」除了上述風險因子,邱一騏醫師也說明, 包括過勞、壓力過大、日夜顛倒或睡眠不規律、久坐缺乏運動,都是可能增加身體負擔的風險因子,民眾務必要注意。 心肌梗塞患者能正常運動嗎?「 高強度 重訓」恐引起心臟問題? 陳玠宇醫師認為,若心肌梗塞治療得當,患者其實可以如常運動且不受影響。重要的是,應保持規律服藥、並定期前往醫院檢查,一旦疏於控制,難保3-5年後血管再度產生栓塞,在未妥善控制狀態下運動,心肌梗塞仍有可能突然復發。 陳玠宇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做重量訓練時應避免「上半身」過度訓練,以免急促增加心臟的阻力。也要適當加強下肢肌肉訓練,或是實施較為緩和的運動做代替,不僅可以調整生活型態、減重,也能改善血壓、血脂和血糖。 陳玠宇醫師也指出,民眾在平常爬樓梯、走路或運動時,若發現自己有胸悶、不適、喘息劇烈的現象,先評估自己心血管的狀況或就醫檢查,再依照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寒流來襲時救家人必學! 急性心肌梗塞救命4步驟 在寒流來襲等高風險時刻,是心肌梗塞的好發時節,民眾更要重視「急救」的重要性。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搶救突發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患者的時間非常短,每過1分鐘存活率就下降10%;且只要心臟停止超過6-8分鐘,就可能難以挽回。因此,若突遇家人、同住者突然昏迷,切記不要慌張,並依照「叫叫壓電」4個急救步驟,逐一進行下去: 一、呼「叫」患者。 急救的第一步絕非壓胸或電擊,而是要先「呼叫」,確定患者有無呼吸、呼叫時有無反應。 二、呼「叫」旁人撥打119。 或是請求他人來幫忙急救,並趕快找到且取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 AED)。 三、「壓」胸(CPR)。 在壓胸前先解開患者衣物,先確認患者的壓胸位置周遭與口腔內有無異物。最理想的施救位置為施救者先採高跪姿跪在病患側邊,雙膝與肩膀同寬,臀部勿貼坐在小腿。 壓胸施救時,要將手掌根部放在患者2個乳頭連線的中間,接著手肘呈打直狀態向下壓5公分。施壓的過程中,手肘絕對不能彎曲,應憑藉身體的力量上下按壓,以每分鐘100-120下、每秒2下的按壓頻率施救。 四、「電」擊, 使用AED電擊患者。當旁人在開啟AED的過程中,仍不要停止壓胸。開啓AED電源後,依照儀器上的指示貼在患者身上指定位置,接著進行電擊;電擊過程中要遠離病患。電擊完之後繼續回到第3步驟繼續壓胸。在這段過程中,AED可能會請施救者遠離患者,對患者進行心律分析。 最後,黃軒醫師建議民眾,若遇緊急狀況發生時,可安裝由衛福部與台灣急診醫學院合作開發的「全民急救AED」應用程式,在打開應用程式後可以協助馬上撥打119、提供距離現場最近的AED位置,並馬上提供急救步驟教學,包括動作、以及急救時壓胸的節奏等資訊。

泡溫泉、外出保暖都有眉角?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發生?

陳玠宇醫師表示,老年人喜愛泡溫泉,要記得泡溫泉時心臟應高於水面,有服用血壓藥者服藥1-2小時後再泡,不要冷熱泉交替,以免引起嚴重的心臟不適。另外,長者外出時要記得攜帶保暖物件、早晚添加衣物,並著重保護頸部與軀幹,保持流至心臟與腦部的血流溫度維持恆定。

另外,衛福部國健署也提醒民眾,生活上應做好以下5件事,以預防心肌梗塞:

1. 控制三高風險

:據調查,高血壓病人在5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及1.7倍。有三高問題更應妥善控制病情,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並按照醫師處方規律服藥控制及定期回診追蹤。

2. 主動戒除菸癮

: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而戒菸對心臟的好處立刻就能看到,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降低5成;而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幾乎與無吸菸習慣的人相同。

3. 維持飲食均衡

:挑選低鈉飲食以減少鹽份攝取,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挑選良好的植物油類來源如橄欖油、芥花油或苦茶油,以及多吃蔬菜水果、堅果類、糙米類食物,並減少吃加工食物或紅肉,避免心血管的斑塊堆積。

4. 養成運動習慣

:減少使用電視、網路、3C用品等靜態活動,維持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走路、使用大眾運輸、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慢跑、騎自行車等。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

5. 定時健康檢查

:善加利用國健署提供之40-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俾能及早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資料來源:

何謂急性心肌梗塞 - 衛福部健保署

Heart Attack Symptoms, Risk, and Recovery - CDC

心肌梗塞是沈默的心臟殺手;「救心7行動」從日常做起!


延伸閱讀:

寒流來襲家人「突倒地」怎麼辦? 醫授緊急救命「4步驟」防猝死

年假ICU病房爆滿! 腦中風、心肌梗塞恐數小時內奪命

醫教「1運動」幫助血管回春

原文出處: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