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夫妻檢查都正常仍懷不上! 試管嬰兒介入終獲喜訊
夫妻
接受備孕檢查後數值皆正常,卻仍然無法懷孕
,是否需要透過人工生殖介入?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黃珽琦副院長表示,此前一名患者備孕2年、嘗試中藥調理、服用排卵藥治療,孕前檢查也無任何異狀,但卻遲遲未能自然受孕。
「這名女性患者在結婚後才發現,懷孕並不像電視劇演繹地那般容易!」黃珽琦副院長表示,當時該患者已年屆38歲,眼看已超過適孕年齡,隨即在親友介紹下至黃建榮婦產科診所就診。接受孕前檢查後,
夫妻雙方並無明顯的導致不孕的問題,但高齡且已嘗試備孕超過2年
,因此醫師建議採取對其而言
效率最高的試管嬰兒療程
。第一次植入沒有著床,在休息8-9個月後,該患者進行
第二次嘗試,植入後終於成功受孕
。
三成不孕症屬於不明原因 醫:可能與這四大方向有關
黃珽琦副院長指出,
全球約30%的不孕夫婦被診斷為不明原因不孕
;通常發生該狀況之女性,其
子宮無異常或結構問題
、
排卵定期發生
、
輸卵管通暢
、
卵子數量充足
、
荷爾蒙濃度正常
。男性方面,其
精蟲分析結果亦顯示正常
。
黃珽琦副院長指出,如果
小於35歲者已嘗試懷孕至少1年、35歲以上者則嘗試懷孕至少半年
,就
符合不孕症的定義
,建議盡早求助生殖醫學醫師,採取徹底的孕前檢查。
為何叫做不明原因不孕症?就是
透過現有標準的理學、抽血、儀器等檢查後並未找到特別的原因稱之
。然而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事,一般來說可以朝以下方向來深入檢查或改善:
1.免疫問題:
免疫問題可能會造成
血栓
、
影響胚胎著床
,甚至引發
攻擊胚胎的狀況
,進而導致著床失敗、反覆流產等問題。
2.精卵品質:
精卵品質是懷孕成功與否的關鍵。隨著
年齡上升品質逐漸下降
,即使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可能因為精卵品質影響受精與胚胎發育而導致難孕。
3.心理壓力:職場上
或
人際關係
所造成的
心理壓力
,可能影響體內的
荷爾蒙運作
、進而導致
受孕困難
,且影響不分男女。
4.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
吸菸、酗酒、飲食不均衡
等,皆可能會影響夫妻雙方的生育能力。
不明原因不孕該如何治療? 需要做試管嬰兒嗎?
不明原因的不孕可以如何治療?通常先從嘗試排卵藥治療開始,使用藥物如
克羅米芬
(clomiphene)或
芳香酶抑制劑
(Letrozole)來
促進卵巢排卵、增加受孕機率
。通常嘗試
三至六次
不等,如果依然沒有消息,建議
進階人工授精
或
試管嬰兒
;人工授精則是
搭配口服藥物
及
施打促性腺激素
來提高誘導的排卵數,也對不明原因不孕症具有一定的幫助。倘若仍無法成功受孕,則需考慮試管療程幫助生育。
黃珽琦副院長表示,以現今的試管嬰兒技術來看,講求「
人性化
」的治療方針,例如
長效排卵針
或「
兩段式試管療程
」。為避免將取卵當週期的荷爾蒙變化影響子宮內膜品質,或因卵巢過度刺激造成身體不適合植入,可先
將胚胎進行冷凍,待下個月經週期調整內膜後再將胚胎解凍並植入子宮
。已有研究證實,二段式試管嬰兒治療可增加部份不孕症族群的
胎兒活產率
、
降低流產風險
。
什麼時候同房最有機會懷孕? 醫揭「月經前X天」是最佳時機
除了盡早諮詢生殖醫學醫師,有不明原因不孕問題、正在嘗試自然懷孕的夫妻,也應把握最佳的「助孕時機」同房。「
要能更有效率地自然受孕,最重要的就是計算排卵期!
」黃珽琦副院長說明,對於正值育齡的健康女性而言,
排卵通常發生在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
。
若以
28天為一次月經週期
,每次經期開始的
第14天左右會排卵
(若週期為30天,則約在第16天排卵),
以此算出的日期前後3天,即可稱為排卵期
。因此,綜合上述2點理論,最有效率的受孕時機,即為夫妻在「
排卵期每2-3天同房一次
」。
如何得知排卵期是否到來?注意2大徵兆+1檢測方法釐清
黃珽琦副院長表示,女性在排卵期期間可多留意身體變化,例如陰道分泌物是否增加,且
分泌物變得較為透明且有延展性
,類似
生蛋白的半透明清澈質地
,目的是為了讓精子更容易穿過子宮頸並進入子宮內。
女性從月經開始至排卵日當天會有一段「
低溫期
」,直至排卵日次日開始進入高溫期(約高於排卵日前0.3-0.5℃,需使用基礎體溫計才能測出輕微的體溫變化)。另外,
女性在接近排卵日時,腦下垂體會大量分泌黃體素(LH),經代謝後可以從尿液中測出,而在黃體素激增後的1-2天就會排卵
。一般來說只要試紙驗到淺淺的線,即可開始每2天同房一次。
最後,有不明不孕問題者也應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如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減重和充足睡眠,生活調整有助於改善精液品質與排卵問題,為後續治療打下良好基礎。黃珽琦副院長呼籲,若夫妻雙方有生育規劃,應及早求助生殖醫學醫師,把握受孕黃金期完成生育計畫。
延伸閱讀:
試管嬰兒為何會失敗? 醫揭常見4原因:胚胎正常不代表一定成功
可繼續懷孕率破6成!不孕症治療新選擇「半自然週期」植入降低孕媽咪懷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