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疲勞、發燒竟是血癌警訊?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恐在「數週內奪命」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
是一種
高致命性的血癌
,雖然
初期症狀不典型
,患者未必能及時察覺,但
病程發展卻極為快速
,
短短數週
內可能對
生命造成威脅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李欣學醫師
指出,儘管ALL在
兒童患者
中較為常見,但
成人患者的治療較為困難
,
復發風險也相對較高
,因此治療需要更為積極。他強調,病患在完成初步誘導性化療後,應接受
「微量殘存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檢測
。MRD檢測能透過高靈敏度的技術,辨識體內是否仍有殘留癌細胞,
即使傳統顯微鏡無法察覺也能檢出
。若MRD檢測結果為
陽性
,代表有
高復發風險
,建議可
進一步接受免疫治療
以
清除殘存病灶
。對於身體狀況許可者,再進一步安排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有助於
降低復發風險
,並
提高疾病的長期控制率
與
治癒機會
。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LL) 早期的常見症狀包括
疲勞
、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
、以及
異常瘀青
、
出血
等,不少民眾誤以為只是工作「爆肝」或壓力大。李欣學醫師說明,
急性白血病的特徵就是「來得又急又快」
,若身體出現
持續
且
超出預期的發生不明原因發燒
、
臉色蒼白
、
頭暈
、
疲勞
、
莫名瘀青
或
出血
,應提高警覺,儘速接受血液檢查,並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治療藏在細節裡! 「MRD」是預後關鍵
成大醫院血液科李欣學醫師說明,隨著醫療檢測技術的進步,醫師在評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療後體內是否仍有殘留癌細胞的方式,除了
傳統的顯微鏡檢查(骨髓抹片)
以外,現今已經可以透過
流式細胞技術(flow cytometry)
、
定量聚合酵素鏈鎖反應(qPCR)
、
次世代定序(NGS)
等方式,進行更精密的檢測。若微量殘存病灶(MRD)檢查結果為陽性,代表著患者治療後仍存在著癌細胞。
李欣學醫師接續指出,「
達到MRD陰性,是ALL病患在治療後的重要目標!
」
過去有許多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在治療期間若能
達成MRD陰性
,
可降低超過七成的死亡與復發風險
1
。對於
需要接受異體幹細胞移植的高風險患者
而言,
若移植前達成MRD陰性
,
約有六成患者能在三年內維持疾病穩定不再復發
2
,大幅提升了長期存活的可能性。
反之,若ALL病患在治療後,還能偵測到MRD,表示有癌細胞存在,代表著
未來復發機會較高
;
即使使用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鞏固,移植前MRD陽性的患者在移植後仍有較高的復發風險
。針對這些MRD陽性的患者,臨床醫師必須據此調整治療策略,積極清除殘存癌細胞。
從MRD陽性到穩定控制 免疫療法助年輕癌友重獲新生
李欣學醫師強調,今日已有多種治療方式,且
健保有條件的給付相關療程
,有機會在不同疾病階段,幫助各種需求的患者,盡可能爭取
更穩定地控制疾病
、
降低復發風險
。舉例而言,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以外,也可以藉由
免疫治療藥物
,
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存病灶(MRD)陰性的目標、提升移植後的成效
。
「今年初,我們就有一位40多歲的患者,是陽轉陰後成功移植的案例!」李欣學醫師分享,該患者在化療後病況雖有緩解,但微量殘存病灶(MRD)檢測仍為陽性。在準備移植前,醫療團隊為其申請了健保給付的免疫療法。該患者在
接受兩次療程後,微量殘存病灶(MRD)順利轉為陰性
,後續也
成功完成移植
,
至今已超過半年
,
疾病仍穩定控制中
。
「我常形容這種免疫療法是
『強制相親』
!」李欣學醫師舉例,
該免疫藥物如同一座橋樑,一端抓住T細胞,另一端抓住癌細胞,將兩者強制配對後,讓免疫T細胞能精準地攻擊癌細胞
。由於其作用機制與化療完全不同,因此有機會克服癌細胞的抗藥性。
幹細胞移植後別掉以輕心! 沒定期檢測治療恐功虧一簣
除積極遵照醫囑、採納正規治療以外,維持
良好日常照護
也很重要。李欣學醫師指出,經異體幹細胞移植後的患者,在初期仍需定期服用
免疫抑制藥物
以預防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
,在免疫功能恢復之前,仍需注意預防感染的措施,平時應
避免飲用生水
、
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出門時也
建議勤戴口罩
。另外,疾病穩定控制後切勿掉以輕心,應
依醫囑定期回診
,
進行血液、骨髓以及微量殘留病灶MRD檢查
,避免過往治療努力功虧一簣。
最後,李欣學醫師建議,對於
微量殘存病灶(MRD)持續陽性的患者
,應與醫療團隊審慎評估所有後續的治療選項,並
積極申請免疫治療藥物
,
爭取較高的機率達MRD陰性
。必要時尋求
可執行幹細胞移植的醫學中心進行專業評估
,以制定最完整的個人化治療策略。
1.Berry DA, et al. JAMA Oncol. 2017; 3:e170580.
2.Bar M, et al. Leuk Res Treatment. 2014;2014:421723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安進提供
TWN-103-25-80001
延伸閱讀:
沈玉琳自曝白血病病情! 長年抽菸「餵養癌細胞」害血癌,醫嘆:影響恐遍及全身
化療效果差、幹細胞移植風險高! 「急性淋巴白血病」佔兒癌2成人口 醫曝「它」或成治療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