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家和
樂觀者心臟病風險降35%
你覺得性格會不會影響健康?比如壽命的長短、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如果有影響的話,又是為什麼?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樂觀的人似乎真的比較健康:
一、2019年時,一項包含22萬人的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心態較樂觀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35%,死亡率降低14%。
二、2022年7月,另一項統合分析顯示更樂觀的人不只死亡率較低,相較於悲觀者,樂觀者的心血管風險下降近四成。
三、美國心臟協會2021年提出建議,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時,要納入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態。
比較願意「相信」自己會變健康
不過,單純只是擁有「樂觀」或「悲觀」的心理特質,的確未必是帶來身心好處的原因,而是因應逆境如健康出問題時,樂觀者採取的應對方式比較有機會改善疾病。同時,樂觀的人也比較願意「相信」自己會變得健康,進而採取更多積極作為。
『樂觀傾向如何幫助人們度過生命中的危機與挑戰?答案在於樂觀者和悲觀者因應問題的策略不同,樂觀者較可能運用主動策略來處理問題……在一項研究裡,樂觀的癌症患者比悲觀者更常運用主動因應策略。樂觀的患者盡力面對癌症,並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感受;悲觀的患者避免想到自己的處境,遠離自己的感受……
樂觀患者較可能降低飲食的飽和脂肪酸、減少體脂肪、提高含氧能力。這些樂觀的患者明顯相信自己可以達到復健目標,因此採取有益的策略,其他研究發現,樂觀者比悲觀者更注意健康相關訊息,做更多運動、飲食更健康,而且更少染上有害健康的習慣如濫用藥物。』(見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學》)
增加控制感降低長者一半死亡率
看出箇中奧妙了嗎?樂觀的人之所以比較健康,並不是天真地認為幸運之神會降臨幫助自己消除一切煩惱,而是他們大多更願意「主動因應」以及「盡力面對」,有些神經科學家認為,光是在腦中想像解決了某問題,就有活化大腦前額葉皮質的作用,而前額葉有助於理性控制,做出更好的決策。
另一方面,對健康問題採取主動因應策略,表示賦予自己更多的控制感,控制感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在一項養老院試驗中,長者們被分為兩組,一組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對照組則被告知無須操心生活大小事。十八個月後,自行安排生活的這組長者,健康狀況、社交活動都有改善,而且死亡率比對照組降低了50%。(見Sebastian
Purps-Pardigol:《領導的藝術與科學》頁131-133)
樂觀態度影響免疫系統功能
『樂觀人們把失敗歸之於外在原因,以及歸之於不穩定或可以調控的事件,這種因應風格對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已證實,樂觀態度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樂觀人們當生病時顯現較少身體症狀、較快從一些疾病中復原過來,以及普遍較健康且活得長久。你對事情的正面看法(樂觀態度)不但有助於減輕你身體承受的長期壓力,也使你較可能採行有益健康的行為。』(見Richard
J. Gerrig:《心理學》Psychology and Life)
該怎麼做可以讓自己變得比較樂觀,或減少悲觀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心理學家Richard
J.
Gerrig建議,盡量減少對自己的惡意批評,不要把問題怪在自己不能改變的特質上。也可找親近的朋友分享彼此的感受、愉悅、憂慮。適當找時間放鬆,靜坐、按摩或其他你喜愛的活動都可以。
當然,運動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科學證據等級最強。你問哪種運動?什麼運動都可以,只要你在運動時覺得有趣、好玩,可以持續做下去的運動就是好運動。同時還能幫助預防失智與心臟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延伸閱讀:
研究:咖啡喝太多與「幸福感下降」有關! 一天超過4杯當心「8大副作用」
別再下班躺床耍廢! 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做「7件事」才能有效紓壓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