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每11天就有1人過勞死:華航機師罷工,為何是國家發展層次的問題?

| 日期:2019-02-13 | 責任編輯: 林暐鈞 | 分類: 專題報導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image-photo/china-airlines-airbus-a350900-landing-tpe-718062310?src=RLvt0Ds9WLzEOG0Wqtz_pQ-1-10

【每日健康/林暐鈞 編譯】

這次華航罷工影響甚鉅,部分民眾表達不滿「機師薪水已經很高了還貪得無厭」,或營造機師喜歡喝酒鬧事的負面新聞,可能讓社會大眾不選擇站在勞方陣線。但是,國內各航空公司不斷傳出機師猝逝的噩耗,近日又傳出一名長榮資深機師疑因心肌梗塞猝死,此前,2018年華航一名35歲機師起飛前猝死機上。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除表示遺憾,也積極盼長榮及各大航空公司正視長途航班的過勞問題,增加航班派遣人力,避免類似憾事一再發生。

高工時國家過勞死案件不計其數

據最新2018年公布2017全球工時排名,我國總工時為2035小時,不但未減少,反而還較前年增1小時,和全球近40個主要國家相較高居第4

勞保局核定職業病過勞(腦心血管疾病)死亡給付資料顯示,2010-20136月底止,職業病過勞死亡人數前五大行業依序為製造業29%運輸及倉儲業17%、支援服務業包括保全服務業等,占16%、批發及零售業11%及營造業10%,另支援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及不動產業之職業病過勞死亡人數與職災死亡人數相較,亦占有很高比例。

2011年-2015年間,過勞案件有398例,其中有163人死亡、143人傷病,92人失能,每11天就有1人過勞死,顯然不能再輕忽。

以下是相關事件的摘要整理:

2010年,一名懷孕護理師因值夜班過勞,引發顱內靜脈畸形瘤破裂,最後成為植物人。

2011年,在宏達電股價破新高的當天,一名謝姓工程師被發現猝死在租屋處。

2011年,成大實習醫師林彥廷疑因過勞,倒臥在浴室,送醫急救仍不治死亡。

2013年,一名32歲的黃姓保全在值勤時猝死。

2013年,樹林分局偵查佐王琮郁在家猝死。

2015年,一名銀行的陳姓女員工因為肝功能疾病,在入院之後過世。

2016年,台中的公車司機鄭志明在將車輛開回車場後就昏倒在駕駛座上,送醫時血壓高達238,最後因腦出血死亡。

2017年,蝶戀花遊覽車在武陵農場一日遊的回程中發生翻覆,造成3311傷。

2017年,在全聯工作10年的羅玉芬在冷凍庫工作時猝發顱內出血,在抵達醫院時瞳孔已放大,送醫後不治死亡。

2017年,一名民視醫療劇的道具組助理因精神不濟發生車禍,最後變成植物人。

2018年,華航一名35歲機師起飛前猝死機上。

2019年,長榮資深機師疑因心肌梗塞猝死。

台灣對過勞的認知,距離先進國家太遠了

醫療盟理事、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曾家琳曾受訪時坦言,2005年國際勞工組織就推估,「職業原因對循環系統疾病之貢獻度為23%。」意即,勞工猝死不論有沒有病史,至少有23%因素可歸咎於工作過重或壓力太大而引發心肌梗塞猝死。

2015年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一篇針對60萬人樣本的大型研究顯示,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的人,會增加13%罹患冠心症的風險,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更升高達33%

日前華航表示,機師平均每月工時為62.6小時,比競爭對手及多數歐美航班都寬鬆,航班人力符合實務需要,也絕對沒有機隊之間勞逸不均。但顯然已處於疾病高風險族群。倘若這些高知識分子或是那些尚未出聲的勞工朋友們因過勞而死,對已經人才外流嚴重的台灣,以宏觀的角度而言,對國家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可能有不小的損失。

他為工作而生,因工作而死

過勞死名詞源自日本Karoshi一詞,即因工作負荷過重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猝死。1980年代日本職場發生多起中壯年主管心肌梗塞猝死案例,引發日本重視這種「為工作而生,因工作而死」的勞動現象。

雖在1987年,台灣就參考日本經驗,制定「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的診斷認定基準」,直到2006年才有第一件相關補償的案例,距離頒布時間遠隔19年。

原因是,勞委會的審核標準過於嚴苛。以2004年的基準為例,過勞死需符合以下4要件之一:勞工死亡前24小時不斷工作;或死亡前一周每日工作超過16小時;或發病當天往前推算一個月,加班時間超過100小時;或發病日往前推算2-6個月,每月加班時數累計超過80小時。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不少外勤工作者常沒有打卡紀錄,或將工作帶回家,若只看刷卡紀錄,不能準確反映勞動實情,導致「過勞」在台灣被認定為職災的比例明顯偏低。

罷工的合理性在哪?

而對過勞有所不滿時,罷工到底合不合理?資深評論家就認為,臺灣的便利生活,就是建築在許多人的不便利與惡劣工作條件之上,在這種惡性循環與奴性的交互作用之下,努力工作替社會貢獻才是上上策,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聽話,要吃得苦中苦,以為只要自己認真做,總有那麼一天公司會看到我的溫良恭儉讓。所以很多事情啊,忍一忍就好了,不要爭取,不要造成大家的不便與難受,直到自己做死。  

他說,「有種人就是矛盾地羨慕部分國家的高水準工作環境與福利,卻做夢自己工作以外的一切都能越便利。」你或許對工作有不滿但不願意抗爭,但不代表別人就得要和你一樣溫良恭儉讓,不論你的薪水高低或工作內容。尤其當公司回應你的訴求是說會「降低公司的競爭力」,但公司的競爭力卻是建立在犧牲員工的工作條件。 

僱傭關係,猶如一種買賣關係。員工無疑是公司的資產,我們的上班時間和創造出的效益就是公司的資產,很多時候市場的供需法則決定了一切,在不考慮人格特質與裙帶關係的情況下,誰能更厲害地用同樣的時間替公司創造出更大的利益,就是公司更想要的人。

而身為勞工,如果你愛你的工作,就更要替它爭取應有的保障,讓你能繼續安心地愛著它。你愛它,公司自然會更好。

而且,台灣勞工長期處在不良的工作環境,眾人漠視看待,只會把名醫逼走出大醫院,他自行創業開小診所賺飽飽,但是民眾如果受到多重傷害要跨科開刀的時候,醫院如果當下沒有名醫駐院,你只能自求多福。

制度改變前的自我調整

改善過勞,最重要的是從源頭:公司與政府制度面改善,調整生活。

天下雜誌報導,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建議,每個人可以回顧自己的生活形態與工作模式,是否負擔過重或壓力過大;也要思考自己的個性與體質,適不適合目前的工作型態。例如有人半夜醒過來後就睡不著了,大概就不適合要值班熬夜的工作;有的人自我要求完美不易放鬆,就要考慮是否能夠進入高壓力、與時間賽跑的產業。

定期健康檢查,則有助了解自己的身體,及時發現異狀。當發現身體愈來愈壞,不要勉強,怕的就是不了解,又要硬撐,可能就會發生問題。其次,個人也可注意飲食,固定運動,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如果平日很忙,假日也要盡量抽時間動一動。

如果真的不得已必須加班,原則要盡力保持飲食、睡眠的正常。當感覺累時就該休息,睡眠時間要盡量足夠;此外,可以十一、二點前睡的話,就不要選擇晚睡晚起。同時,也要減少攝取刺激性的食物與飲料。因為這類飲食含的成分可能會讓血壓上升,心跳更快。

臺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也建議,如果要加班,也一定要固定時間用餐,平均四至六小時應該進食。她強烈提醒,盡可能在用餐時間排開工作,吃完飯後稍微活動一下,休息半小時後,再繼續工作。 

壓力大、長時間加班者常是外食族,壓力又特別容易損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與C,宜多補充蔬果。特別是若工作到比較晚,更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這類食物需要的消化時間長,會影響睡眠,更會讓體重飆升。

你一定要知道的過勞症狀

1.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2.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3.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4.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5.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6. 經常頭痛和胸悶

7.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8. 體重突然大幅變化

9.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0.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1.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延伸閱讀》肝不好,病來找!「8大解毒食物」這樣吃,清腸毒、抗「肝癌」,熬夜過勞者必吃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