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氣血虛弱,惡露不淨,中醫推「五方」調體質

| 日期:2019-01-15 | 責任編輯: 林宏軒 | 分類: 婦科疾病

 Oksana Shufrych/ Shutterstock

Oksana Shufrych/ 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

每日健康/黃紫瀠(醫林中醫診所副院長)

月子期間常見問題

產後調養對於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生產時的大量出血,分娩時的體力耗損,產後傷口護理,精神情緒的變化,都需在月子期間悉心調護,以使身心狀態恢復。一般而言,產後一周容易出現身體微微發熱,出汗及便秘的情形,產後二到三周,會出現較明顯的虛寒症狀,產後三到四周,惡露應該已排乾淨,膨大的子宮也恢復到正常狀態回到骨盆腔底部,體力也逐漸復原,滿月後就可以開始到戶外走動一小段時間。三個月之後,身體機能大多可以復原。以下介紹幾種產後常見的症狀及調養方式。

 

1.產後便秘

 產後大便不順暢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產後氣血虛弱津液俱傷,傷口未癒合或痔瘡發作,易導致便秘。記得適量飲用溫水,適度進食可幫助排便的水果蔬菜,當便秘現象太過嚴重時,可請醫師開立處方來改善,中藥的麻子仁丸,潤腸丸等都頗有助益,至於痔瘡,可以勤泡溫水促進血液循環,也能服用槐花散改善。儘快讓排便恢復通暢減輕腹壓,以幫助子宮收縮回到正常位置。

 

2.產後乳房問題 

 對於哺乳的媽媽們而言,很常發生乳汁不足,乳汁分泌不順暢以及乳腺發炎的症狀。這時期身體較虛弱,營養狀況不佳,睡不好,疲倦,情緒波動大,容易造成乳汁不足,建議多飲用魚湯,雞湯,花生豬腳湯,豆漿,黑麥汁等增加乳汁,並多休息,睡眠充足,維持心情愉悅,如果乳汁仍然不足,可以請醫師開立增乳中藥方。發生乳腺阻塞,有硬塊時,採取按摩及熱敷方式,以及服用中藥通乳方改善。如果乳頭受傷細菌感染,導致乳腺發炎紅腫疼痛,甚至化膿,此時不可按摩,不可哺乳,記得冰敷乳房,並及早前往婦產科就醫治療。

 

3.產後情志異常

是指生產後一個月之內出現悲傷哭泣,憂愁倦怠,睡不著,吃不下,情緒激動,暴躁易怒,或是出現幻聽幻覺等症狀,與中醫的"產後憂鬱","產後癲狂"相似。這個時期中身體許多種荷爾蒙(黃體素,雌激素....)急遽下降,若本身有身心科病史,生活壓力過大,個性較易焦慮,更易引發此症。症狀較輕微者,經過月子期間的休養,加上中醫治療服用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溫膽湯等,會逐漸恢復。症狀較嚴重或是有病史者,除了中醫治療之外,務必回診身心科,使情緒狀況回到平穩狀態。

 

4.產後惡露不淨

惡露是產後子宮排出的蛻膜,血液,黏液的混合物,一般會在4週至6週後排淨。如果產後三周仍有大量帶血的分泌物,與產後子宮復舊不全,大多為產婦氣血虛弱,衝任虧損情況所致,可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再搭配鹿角膠,牡蠣,杜仲,桑寄生等藥物調治。如果排出物帶有異味,夾雜血塊,甚至突然出血,這與胎盤胎膜殘留,產後感染或是其他婦科疾病(子宮肌瘤,絨毛膜病變)有關,需前往婦產科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5.產後全身痠痛

 一般稱為"產後風",因為生產之後氣血兩傷,身體虛弱,外界的風寒容易侵入身體因而發生腰痛,尾椎痛,腳跟痛,下肢麻,腿部無力等狀況。月子期間記得多臥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站與久行造成勞損現象,及早搭配中藥治療及藥膳補養氣血,避免症狀加重,常用杜仲,桑寄生,一條根,川牛膝等中藥。生產後6周,此時體力大半恢復,傷口也已癒合,這時可以搭配復健療程或是產後運動,早日改善痠痛症狀。

 

延伸閱讀

月經前夕別亂吃!【九樣好物】改善乳脹、下腹痛,杜絕經前症候群女性必看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