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PSA無助攝護腺癌死亡率?攝護腺癌確診大多晚期醫:逾50歲或家族史應篩檢

| 日期:2019-11-21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專題報導

名醫大聲公 / Via  每日健康

黃志平醫師 / Via  名醫大聲公

每日健康/郭家和

 

檢測PSA無助攝護腺死亡率?當心忽略潛在攝護腺癌風險

攝護腺癌在國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六,針對預防攝護腺癌,是否需要檢測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美國預防醫學會曾發表看法,每年檢測PSA並未幫助攝護腺癌死亡率下降,認為一般男性若無相關症狀不須另行檢測。然而,泌尿科醫師指出,美國預防醫學會的建議是根據全國大型篩檢之後的研究數據,台灣過去並未實行大型篩檢,許多中高齡男性對自身PSA偏高而不自知,不可因此忽略潛在的攝護腺病變甚至腫瘤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部主任黃志平說明,過去攝護腺癌病人來到門診時,常已伴隨骨轉移等疼痛症狀,這時確診攝護腺癌多屬中晚期。然而是否需要定期檢測PSA,仍是不少民眾的疑問。PSA1984年經旅美博士王敏昌發現後,美國陸續推廣攝護腺特定抗原的大型篩檢,死亡率從1992年的39位下降至2016年的19位,與PSA的檢測成果不無關連。

黃志平指出,台灣尚未針對PSA進行大規模篩檢,一旦進行檢測,推估可篩檢出更多早中晚期的潛在病人。從臨床上來看,無論是否手術開刀,國內的攝護腺癌患者超過一半都已脫離早期而進入中後期。再從患者的PSA指數對照,美國局部惡性的攝護腺癌患者,PSA高於10的比例10%,台灣患者不少確診時都已在230甚至450之間。

 

誰該檢測PSA50歲以上有家族史不可不測?

醫師解釋,PSA指數升高未必就是攝護腺癌腫瘤,影響PSA的因子包括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或是物理性的刺激。就敏感度而言,一般PSA標準值設於4,高於標準值約有21%與癌症有關。反之,90%的攝護腺癌患者PSA會超過4。歐洲的研究發現,PSA篩檢對於5080歲的攝護腺癌患者,可降低30%的轉移風險。黃志平說明,若年屆50歲但終生未檢測過PSA,至少應該檢測一次。而有家族史的男性更應將篩檢年齡提早至45歲。

除了接受PSA檢測,肛門指診也是臨床診斷的工具,泌尿科醫師會透過指診初步檢查攝護腺大小、有無硬塊、有無發炎。黃志平強調肛門指診有其重要性,有時PSA抽血檢測數據尚未出爐,但指診時已摸到小硬塊,是腫瘤的風險就相對升高,這時就需要進一步的切片與影像檢查,若確診攝護腺癌且切片的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高達8分以上,腫瘤惡性度就相對猛烈,應由醫師評估是否接受積極治療。

 

攝護腺癌也有高惡性?細胞切片分數與轉移是關鍵

黃志平說明,攝護腺癌分為不同等級,高惡性度的攝護腺癌通常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會在810分以上,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產生轉移性病灶,癌細胞會離開攝護腺轉移到骨頭,甚至轉移至淋巴、肺臟、肝臟等內臟器官。因此若屬於格里森分數高合併有骨轉移與內臟轉移的病人,越應該接受積極治療。

至於治療策略上,由於阻斷荷爾蒙可令攝護腺癌細胞凋亡,這類確診為轉移性的攝護腺癌患者,一般會啟動全身性的抗男性荷爾蒙治療,但腫瘤也可能出現荷爾蒙抗性導致失效。黃志平說明,抗荷爾蒙治療是標準第一線治療,然而,假如腫瘤轉移性已經非常高,包括有骨轉移或內臟轉移,可提早接受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治療,加上抗雄性激素藥物,從報告中顯示可增加存活率。黃志平強調,每個病人腫瘤轉移狀況不一,應接受醫師完整評估後再擬定治療方針。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