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弧菌最早於一九五三年於日本發現,在日本有70%的腸胃炎是由此菌造成的,在台灣約佔食物中毒病例的57%,原先以為此菌只存在日本及東南亞,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病例報告。中毒的患者大多和生食海產有關。)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內科 膚柏樑醫師 、傳染病內科主任 陳田柏教授
腸炎弧菌與創傷弧菌
在國小的健康教育課本中,我們就知道有病菌名為霍亂弧菌,然而在『弧菌』的家族中除了霍亂以外,另有兩個重要的致病菌也許大家就不是那麼熟悉了,那就是在導致國人食物中毒的病菌中佔最大比例的腸炎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以及在免疫力缺乏的患者(例如肝硬化病人)發生菌血症或壞死性筋膜炎的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
以下就針對這兩種弧菌做個別的介紹:
腸炎弧菌
腸炎弧菌最早於一九五三年於日本發現,在日本有70%的腸胃炎是由此菌造成的,在台灣約佔食物中毒病例的57%,原先以為此菌只存在日本及東南亞,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病例報告。中毒的患者大多和生食海產有關。
由於生鮮貝類中腸炎弧菌的檢出率甚高(帶魚為41—95%,海蟹為94%,文蚶23—93%,深水魚51%,蝦43%),其在體表分布最多(約85-100%),如清洗不完全或加熱不足,則易使該菌快速繁殖至使人發病的菌量,而使攝食者中毒。國內腸炎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大多集中於五—十一月。
腸炎弧菌進入人體後,潛伏期為四小時至四天,食入體內的菌數愈多則發病愈快,症狀也愈嚴重,發病期間約為一—五天(大多為期三天)。主要的症狀為嚴重水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而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發燒及寒顫的現象。
大部分的病人會自行恢復,只有少數嚴重的病例需要補充體液與電解質及抗生素(如四環黴素)治療。當發生食物中毒時,應立即就醫,應保留剩餘食品,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以供檢驗確定中毒原因。
以下提供幾點預防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由於該菌喜好鹽性,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可利用自來水充分清洗以去除弧菌。
(二)此菌亦不耐熱,50℃加熱二十分鐘或80℃一分鐘即可消滅此菌。
(三)此菌在10℃以下無法生長,而且容易死亡,故冷藏可防止該菌繁殖。
(四)海鮮類應煮熟後再吃,若一定要生食,可於醋中浸泡後再吃。
(五)熟食及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及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冰箱儲藏食物時應避免將生的水產品置於上層,以免二次污染。
創傷弧菌
不同於腸炎弧菌之以食物中毒致病菌排行首位聞名,創傷弧菌雖不常見,但其高致死率(25—56%)令人不敢對其掉以輕心。
受污染的海產(例如生蠔)是此菌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接觸到受污染的海水(如被海邊的礁石割傷),或是被魚刺刺到也是致病的途徑。
創傷弧菌的感染可以下列三種型式表現:
(一)原發性敗血症:病人有高燒及寒顫,甚至於很快變成休克,卻不見明顯之感染部位。
(二)傷口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有時有出血性水泡,並可能由表皮發炎向下層侵犯而致筋膜發炎。
(三)腸胃症狀:嘔吐、腹痛或腹瀉。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此病大多發生於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尤其是患有肝臟疾病的病人,這對於B型肝炎及相關肝病較國外盛行的國人之健康更是具有威脅性,肝病的病友應特別小心,切勿生吃海產。其他如尿毒症、糖尿病、痛風及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人據國內的研究顯示都是屬於較危險的一群病人。
對於這種高死亡率的致病菌,我們的治療當然不能延誤,所以若有前述症狀以及相關的病史應盡快就醫。
儘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配合外科醫師的清創治療,才能即時的將病人從鬼門關拉回來。當然,不食用沒有煮熟的海產和避免感染的發生才是最基本的預防之道。
封面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