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大吃大喝之後,大家更應該關心自己的腸道健康。要觀察自己的消化速度其實方法很簡單,金針菇因為難消化,有個綽號叫「明天見」,晚餐可以吃金針菇,看看多久才會再相見。過去人類大約花8∼12小時就能消化掉,但是因為現代人缺乏纖維素及少吃蔬果的狀況下,很可能需要80∼120個鐘頭。也就是說我們排出來的糞便,竟然是3天前吃進去的。其實人體有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宿便若積存在人體內,產生的這些毒素,堆積在腸道裡面,將造成免疫力大崩壞。現在就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帶著大家認識該如何避免宿便,以及平時又該怎麼吃來防便秘。
什麼是宿便?
高雄榮總肝膽腸胃科許秉毅醫師表示,「宿便」這個名詞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在醫學當中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如果真的要說,如果排便的次數一周小於2次,便便在腹中停留超過72小時的話,應該就算是宿便。
別急著轉骨! 長不高竟與宿便有關!?
台灣營養基金會公布「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結果,發現6至12歲學童中,28.3%有便秘的情況,若以全國同齡學童近149萬人估算,相當於有42萬名學童深受便秘所苦。研究再分析便秘和身高的關係,發現便秘學童的整體平均身高矮3.05公分。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差異情況越見顯著。便祕本來較常發生在腸道老化的銀髮族身上,但現代人常吃加工食物,加上生活緊張、缺乏運動,造成孩童便祕提早報到。
那些族群比較容易便秘產生宿便?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說明,以下這些狀況,容易讓便祕找上你:
1.久坐不運動:上班族(包括學生),坐久了容易忘記要維持正確坐姿,為了屈就電腦螢幕,背部沒有挺直、縮下巴,常呈現弓身、駝背姿勢、骨盆往前傾。但長期駝背會讓橫結腸下垂,腸胃「擠成一團」,沒有蠕動的空間,使得腸胃蠕動和新陳代謝變慢。
2.不愛喝水:水可以讓腸道中的食物體積膨脹,才可以往前推動。所以如果水喝不夠,就很容易結在腸道裡面動彈不得。
3.緊張大師:腸蠕動受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而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相反。精神緊張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引起血管收縮,而腸道周圍供應腸道血液的血管同樣在此影響下收縮,減弱胃腸道蠕動。而在放鬆狀態下,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使得血管擴張,有助於血液供應,有利於胃腸道蠕動。
每天正常排便的人也會有宿便嗎?
如果每天都有排便習慣,而且上完之後沒有肚子脹脹的不舒服的感覺,就明顯沒有宿便。如果兩、三天才排便一次的人,只要隔兩天以上就是宿便。
我有宿便嗎?5大重點教你看:
1. 不用力就很難排便
2. 即使上過廁所也排不乾淨
3. 排便很硬很難排出
4. 排便時呈現一顆顆
5. 每周排便少於3次
腸道解壓助排便 三餐就要這樣吃!
許秉毅醫師的順暢菜單
早餐-燕麥片(膳食纖維4克)
午餐-中餐5穀米+一碗青菜(膳食纖維4克+6克)
晚餐-晚餐5穀米+一碗青菜 (膳食纖維4克+6克)
許秉毅醫師建議大家可以多吃些水果,像拳頭大的橘子,就有3克的膳食纖維。
本文為健康2.0授權每日健康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節目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週六、日晚上21:00的《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