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雖是麻煩且惱人的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份溝通,信賴,利用適當的藥物控制,配合過敏原的檢查找出過敏原,避免皮膚過度乾燥,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的治療,配合心理及學習層面的輔助改善,必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皮膚科 李志宏 主治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護
異位性皮膚炎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患者個人或家人常有過敏體質,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結膜炎。
台灣地區異位性皮膚炎在青春期以前的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五至十。
六成以上在一歲以前就發病。台北的研究顯示盛行率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九間,發生率日漸增高,高雄的研究顯示居住都市的兒童盛行率較居住郊區者高。
皮膚的變化則呈現乾燥紅斑、丘疹,可續發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呈現增厚或乾裂。季節替換、環境變化及外物刺激造成「癢感」而導致搔抓,一再的癢、抓、疹惡性循環不易痊癒。對在學表現及成績會有相當的影響。
控制異位性皮膚炎要避免誘發因子的產生,很早即有人提出食物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有關,目前也能測試出患者血清中是否有對某些食物有特異位的過敏抗體及做皮膚測試。
但真正是否對某食物過敏仍需要食物測試才可確定。基本上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不大且過多的食物限制對營養的攝取有負面的效果。因此只有極少數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時,才考慮限制某些食物。
灰塵和塵蹣是常見的過敏原
家中不要鋪地毯,常用吸塵器吸除灰塵,使用冷氣或空氣清淨機降低室內溼度,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煙。
使用防蹣的床被單,每週並用溫水洗淨一次並曝曬在陽光下。避免接觸有機溶劑、灰塵粉末等異物。避免接觸空氣中的花粉黴菌等過敏原。避免接觸酒精或使用含收歛劑的面紙。
最好選擇全棉衣物,表面粗糙、羊毛製、人工尼龍材質或絲綢等衣料應避免。新衣服要先洗過後再穿上。洗衣精較洗衣粉容易去除,洗清多一循環也較易去除殘存的清潔劑。
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紓解壓力和情緒;認知行為治療,群體治療的適時介入是必要的。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脂肪層。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熱;刺激性的化學製劑(藥皂或殺菌劑)應避免使用。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份。洗完澡應即刻擦上保濕的乳液。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麻煩且惱人的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份溝通,信賴,利用適當的藥物控制,配合過敏原的檢查找出過敏原,避免皮膚過度乾燥,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的治療,配合心理及學習層面的輔助改善,必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封面圖片來源
Oksana82 / shutterstock、Katerina Maksymenko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