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類固醇:可壓抑體內不正常的免疫功能,而達到控制尿蛋白的效果。 但 使用類固醇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護理部 曾月英 護士長、小兒科 王一帆 主治醫師
小兒腎病症候群及照護注意事項
蓉蓉是一個人見人愛滿二歲的小女孩,最近媽媽覺得她變得比較愛哭,眼瞼腫腫的,臉胖胖的、肚子圓鼓鼓的,穿鞋子時鞋子也撐得緊緊的,量體重多了一公斤多。
媽媽帶她到醫院檢查,尿液檢驗中尿蛋白項目呈現異常,王醫師懷疑蓉蓉患了腎病症候群。接著安排抽血檢驗,報告顯示白蛋白濃度降低,,而膽固醇濃度上升,證實了王醫師的診斷。媽媽心情非常沉重,她要媽媽照著指示去做,不用過度擔心。
一般人常以為小孩子不會得腎臟病,但事實上腎臟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其中六歲以下孩童是腎病症候群的好發者,占所有患者的百分之八十,尤其是二至三歲的孩童,且男多於女。
腎臟是由數百萬腎絲球所組成,一旦發炎,造成微血管通透性改變,血中的紅血球或蛋白滲入尿中,造成血尿或蛋白尿。腎病症候群為腎臟的炎症反應,若置之不理,可能從良性進行至尿毒症。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何謂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會有嚴重的蛋白尿,合併水腫、低蛋白血症及高血脂症,多半是慢性腎臟炎引起的,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次發性指伴隨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腎病症候群,如紅斑性狼瘡、B型肝炎病毒引起之膜性腎炎、過敏性紫斑症、急性鏈球菌腎絲球炎、淋巴瘤、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可引起。
醫師參考年齡、臨床表現及檢驗數據大致上可作鑑別診斷,但遇到困難病例則需藉助腎臟病理切片檢查。
此病症最明顯的症狀是水腫,也常有倦怠、嗜睡、食慾差等症狀。病童每天從尿液裏流失大量蛋白質,而引起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下降,血管內的水份會滲出血管外造成水腫。
血中蛋白不足,嚴重者會出現肋膜積水、腹水、血壓降低,甚至休克。血中膽固醇的升高,導因於體內蛋白大量流失,肝臟不但需要大量製造各種蛋白也合成許多膽固醇,造成膽固醇的濃度可達到正常的數倍至十倍以上。然而只要病情得到控制,膽固醇也隨之恢復正常。
此外,病人極易發生感染及因血液凝結異常,產生血管栓塞。小孩子的腎病症候群有很多病因,其中腎絲球的微細膜變化(minimal change)佔了百分之八十,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病童的腎臟功能正常,只要與醫師好好配合預後良好。而治療與飲食上需注意的事項包括:
(一)每日磅體重及量腹圍並記錄輸出入量。
(二)使用類固醇:可壓抑體內不正常的免疫功能,而達到控制尿蛋白的效果。 但 使用類固醇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
(三)如果尿量減少出現嚴重的浮腫,必須臥床休息。適度的使用利尿劑,並配合施打白蛋白。
(四)為了防止浮腫和高血壓,飲食要均衡,蛋白質適量即可,不需刻意提高蛋白質攝取,採低脂飲食避免油炸食物,以免增加腎臟的負荷量。
(五)急性期水腫嚴重時應限制鹽份、水份之攝取採低鹽飲食。
(六)補充維生素:對於有長期持續性蛋白尿或飲食不平衡者,可考慮補充維生素。
(七)依醫師指示服藥,勿中斷藥物並定期返院檢查。
蓉蓉的媽媽聽了王醫師的詳細說明後,心中雖然有許多的不捨,但是仍必須與蓉蓉面對腎病症候群,希望蓉蓉病情會逐漸改善,還媽媽一個健健康康的小孩。
封面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