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近年屢傳胰臟癌病逝的消息,癌王真的好可怕!國內每年約有幾千人罹患胰臟癌,雖男性較多,不過女性胰臟癌患者在10年內其實默默增加1倍,成長真是快速…。胰臟癌患者約10~15%有基因突變,發病平均年齡約70歲,但年輕人患癌早已不可忽視,55歲以下發病屬早發型。想遠離它,必須首重...
有家族病史,病發率高1000倍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得知,胰臟癌早期無症狀且難以治療。台大醫院章明珠醫師團隊近20年長期追蹤約4000名胰臟癌各種高危險族群,包括胰臟癌家族病史的家族成員、胰臟水泡或有慢性胰臟炎者等,透過研究發現,胰臟癌發生率是一般人300~1000倍,這數據相當驚人,因此極力告訴大家多做篩檢,可望揪出第1期胰臟癌(小於2公分),甚至成功攔截癌前病變,讓受癌王之苦的人存活率大幅提升。
對於胰臟癌風險,章明珠說,有胰臟水泡、慢性胰臟炎、家人有胰臟癌,或屬家族癌症症候群(患有他種癌症),其罹患胰臟癌風險是常人5倍以上,都建議要篩檢追蹤。章明珠團隊自1998年推動胰臟癌篩檢,結果發現在「完全無症狀的胰臟癌家屬」中,高達3~4成影像檢查胰臟已有異狀,超過2成有胰臟水泡,逾3成有有慢性胰臟發炎,有1成經手術切除證實為早期胰臟癌或癌前病變。
我們也透過長期的追蹤發現,上述高風險群胰臟癌發生率約為3%~11%,相較於常人胰臟癌發生率約0.01%(每10萬人口中有10-11人),高約300~1000倍。目前建議以核磁共振掃瞄作為第1線篩檢影像,也建議根據每人罹癌風險與基因突變情形,進行個人化篩檢。
防癌王,唯首重控制三高!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胰臟位腹腔深處,周邊有許多重要器官,難早期發現,治療也不易,近年因核磁共振掃描、正子攝影等檢查漸普及,問題稍有改善。胰臟癌常和慢性胰臟發炎有關,因此最重要是控制三高、特別是糖尿病,有助防癌。
控制三高怎麼做?我們根據《國家網路醫藥》,以下方針可以是日常生活預防胰臟癌的保養之道。
減輕體重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肥胖者只要減輕原來體重5%~10%,就能大大減少慢性病病發率,而對於已罹病的患者,減輕體重同樣有助於疾病的控制。健康減重的訣竅就是改變生活方式,遵照TLC飲食原則、減少熱量攝取、適當的運動。而不僅僅只是一時的減重,更要懂得維持。
少吃雞皮、豬皮
限制鹽分攝取,飲食以清淡自然為宜,選擇新鮮、盛產期的食品,且自行製作烹調。還有避免食用加工罐頭及醃製食品。減少高鈉調味品的使用,如味精、豆瓣醬、沙茶醬等。降低食物中的膽固醇,在生活中少吃蛋黃內臟、魚卵、蟹黃等。每週蛋黃以不超過攝取2~3個為原則。
減少總脂肪、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將反式脂肪酸從飲食中排除。採用少油烹調法,如滷、蒸、涼拌,或燙、烤、燒還有燉等。少吃油煎、炸、酥物及雞皮、豬皮及肥肉等。少吃飽和脂肪酸高,如:全脂奶類、奶油、椰子油和豬油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油脂,如:氫化植物奶油、烤酥油等及糕餅類、小西點等也都宜少吃。
補充:
適量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如:植物性油脂如沙拉油、黃豆油、葵花油等。還有適當攝取醣類,多選擇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等,並且避免食用各式加糖之甜點及飲料。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有水果、蔬菜、未加工豆類及全穀類等等。除此之外,還要增加水溶性纖維攝取,如燕麥、車前子、豆類、含果膠的水果等。
擁有好的運動習慣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除了有助於控制體重並可降低「三高」及增加心肺功能。不過運動時,應視個人情形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持之以恆、循序漸進,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度運動﹝以消耗200大卡為目標﹞,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再把菸戒了,成功脫離三高族群
猝死的致命殺手,抽菸和三高族是高危險群,而抽菸更是引起心血管、癌症疾病最強力的危險因子。總之,預防三高並不難,若能適度調整飲食和生活型態,飲食上謹守「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高纖的原則並配合多運動,少抽菸,即可輕鬆擺脫「三高族」之行列,藉此遠離胰臟癌的病發。
女性需更注意加工品、水果攝取量
壞的膽固醇每分升毫克應該低於130,但如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數值應低於100,有研究指出若能降到70以下,更能降低患病風險,而好的膽固醇數值應高於40,根據《TVBS》論及,營養師提醒,有些女性肉吃的不多,膽固醇仍偏高,這時就要注意加工品和水果的攝取量。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說,餅乾與零食,在其中的成分都有一些棕櫚油,或甚至於椰子油那這兩種油,雖然是植物油可是他的飽和脂肪酸很高,水果吃太多那也有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所以如果你吃過量的話,還是有可能造成你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
參考資料:
封面圖片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