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怎麼辦?緊急治療「P-R-I-C-E步驟」一定要學起來!

| 日期:2018-07-26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外傷醫學

(受傷的肢體以支架或充氣式護套、石膏包紮保護,以免再受到碰撞,且暫時不宜踏地負重,可持柺杖幫助行走。)

高醫醫訊 / Via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710/18.htm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秘書長 骨科 黃鵬如 助理教授

 

足踝最常見的運動傷害--踝扭傷

足踝支撐人體體重,並提供關節運動之功能,它雖不若膝關節或髂關節承載面積大,卻同樣需負擔人體重量,所謂任重而道遠。而運動時所承受的壓力更大,稍有不慎,極易造成踝扭傷,這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幸好踝扭傷雖常見,大部分的傷害若能在急性期給予適當的處理,皆能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恢復到受傷前的運動功能。

在這裏,將把踝扭傷做一簡單介紹,並把受傷後最重要的初期處理陳述於後。

一、踝扭傷成因與分級

踝關節、內外側都有韌帶包覆連結,以維持穩定,內側由三角韌帶構成,形成比較粗厚的韌帶,外側則由三條韌帶構成,分別是前距腓骨韌帶(圖一)、跟腓骨韌帶與後距腓骨韌帶。

因為外側韌帶相對於內側韌帶來說,沒有那麼強壯,所以當腳掌向下而踝內翻時,就容易傷到踝外側韌帶,造成韌帶的拉扯斷裂,而依受傷的容易程度區分以前距腓韌帶最常受到傷害,其次是跟腓骨韌帶,一般來說,後距腓骨韌帶很少因踝單純扭傷而受到傷害斷裂,除非受傷嚴重到達踝脫臼程度。

踝外側韌帶受傷的程度分級,可依前拉測試(圖二)與內翻測試(圖三)分成三級:第一級扭傷為前拉及內翻測試均穩定,表示只有前距腓韌帶的部份損傷;第二級扭傷為前拉測試不穩定,而內翻測試穩定,表示前距腓韌帶斷裂;第三級扭傷為前拉及內翻測試均不穩定,表示前距腓韌帶完全斷裂且合併至少部分跟腓骨韌帶受傷。

在急性期的治療,若沒有合併外露傷口,應先採取保守療法,而最重要的步驟,則是PRICE五步驟,詳述如下:

二、踝扭傷處理PRICE

P (Protection,保護)

受傷的肢體以支架或充氣式護套、石膏包紮保護,以免再受到碰撞,且暫時不宜踏地負重,可持柺杖幫助行走。

R (Rest,休息)

受傷的部位踝關節需要充分的休息,這時運動員應下場不可忍痛繼續比賽。

I (Ice,冰敷)

受傷的踝關節以冰敷治療,可在受傷後48小時內進行,每次冰敷時間約20分鐘,每次間隔3小時,冰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踝關節的腫脹疼痛,受傷後及早冰敷可明顯減少腫脹,復原時間也可縮短。

C (Compression,壓迫)

受傷的足踝關節以繃帶包紮,使受傷區的出血腫脹減少,唯施行此處理時須注意包紮的力道與鬆緊程度,絕對不可因包紮過緊而影響到下肢的循環。

E (Elevation,抬高)

受傷的肢體應抬高,此處理也是要減少足踝部的腫脹,應抬高至心臟部位以上,以減少血液循環至受傷處。

大部分的踝扭傷,急性期以PRICE處理後,待疼痛減輕,再使用護踝、功能性支架、充氣式護套與復健肌力訓練後,返回運動場應不成問題,但還是有約15%的人會有外側踝韌帶不穩定現象,這一部分將在另一專題文章討論。

 

封面圖片來源:

高醫醫訊

延伸閱讀

「腳踝扭傷」疼痛難忍?速按「三穴道」消腫、舒筋又活血,「10分鐘」立即解痛不用等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