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疾病管制署
孕媽咪產前產後留意個人健康,守護小寶貝免於腸病毒威脅
國內上週(6月3日至6月9日)腸病毒就診人次超過流行閾值(11,000)已進入流行期;另新增2例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1例死亡。
由於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引發重症,為確保新生兒免於腸病毒感染威脅,疾病管制署今(12)日特別邀請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許瓊心理事長,說明孕產婦及新生兒之腸病毒預防方法。
新生兒的腸病毒感染
許理事長指出,新生兒的腸病毒感染一般於出生後1-14天發病,可能發生在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特別是產前若腸病毒通過胎盤垂直感染,因新生兒出生後短時間內來自母體抗體量仍不足、免疫力較弱,病情常較為嚴重。新生兒感染後的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微症狀,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
孕婦感染腸病毒,並不需要中止懷孕,只需確實按時程產前檢查即可。另生產後,在疑似腸病毒症狀緩解前,應避免母嬰同室、勿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表示,上述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男嬰與東部女嬰,均檢出伊科病毒11型。其中1例為出生7天之男嬰,五月中旬因發燒收治住院,並出現急性肝炎、血小板減少症、凝血功能障礙等症狀,經治療後狀況穩定已出院。
另1名出生4天之女嬰,五月下旬因發燒、昏睡、哺乳時無反應至急診就醫收治住院,不幸於發病第三天因新生兒敗血症死亡。
疾管署統計,上週(6月3日至6月9日)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計11,968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0.7%,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行期。
今(2018)年累計1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2例死亡),其中6例為新生兒(含2例死亡);重症確定病例當中4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感染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感染克沙奇A4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2型及克沙奇B3型各1例。
近四週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惟近期伊科病毒11型陽性數明顯增加,以北部、東部較多,將持續監測疫情及流行病毒變化,並加強查核照護新生兒的機構和醫院落實各項感染管制措施。
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們懷孕期間應注意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
家中如有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封面圖片來源:疾病管制署
(今(2018)年累計1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2例死亡),其中6例為新生兒(含2例死亡);重症確定病例當中4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感染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感染克沙奇A4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2型及克沙奇B3型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