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或太晚生都不行?研究:先天缺陷和染色體異常比例大幅提升!

| 日期:2019-02-21 | 責任編輯: 廖思涵 | 分類: 婦科疾病

(對於晚婚晚育的情況,也顯現出胎兒健康的隱憂。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依據 105 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產婦年齡為 35 歲以上者有近 6 萬人,而此年齡層產下的新生兒體重低於 2500 克的「低出生體重兒」比例達 11.2 %,高於 20 至 34 歲者的 8.6% 比率;另外產下先天缺陷兒及死產的比例也較高。)

Natalia Deriabina / Via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健康醫療網 記者林怡亭報導

 

產下健康寶寶要努力 太早或太晚生都不行

現代人工作忙碌,晚婚、晚育已成普遍狀況,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先是, 106 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已達30.8 歲。孩子健康是父母的希望,國民健康署指出,太早或太晚生育都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最好。

晚婚晚育狀況日漸普及 國健署籲及早規劃

台灣晚婚、晚育的狀況日漸普遍,據 106 年資料統計,台灣民眾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 32.4 歲、女性 30 歲;而女性生育第 1 胎的平均年齡於 101 年首次突破 30 歲大關後,逐年遞增,106 年已至 30.8 歲,其中年齡高於 35 歲者更達 21.3 %,甚至持續增長中。國健署呼籲若有計劃婚育的伴侶,務必及早討論,也較能妥善規劃。

適齡生育重要 媽媽寶寶都健康

另外,對於晚婚晚育的情況,也顯現出胎兒健康的隱憂。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依據 105 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產婦年齡為 35 歲以上者有近 6 萬人,而此年齡層產下的新生兒體重低於 2500 克的「低出生體重兒」比例達 11.2 %,高於 20 至 34 歲者的 8.6% 比率;另外產下先天缺陷兒及死產的比例也較高。

這樣的比例與醫學研究相符,研究指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孕婦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另外要留意,太早懷孕的小媽媽,也容易有胎兒狀況,發生周產期死亡、出生體重過輕、早產的風險都會增加,說明過早或過晚生育都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準媽媽可利用多項檢查

為提升孕期健康,國健署目前補助每位孕婦 10 次產前檢查、2 次產前衛教指導服務、1 次超音波檢查、1 次乙型鏈球菌篩檢;亦有部分防治遺傳性疾病的產前診斷及檢查;呼籲準媽媽們多加利用,守護胎兒健康,也為幸福家庭做準備。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封面圖片出自

Natalia Deriabina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早產小女嬰全身遭黴菌侵占,馬偕醫師靈光一閃「救命成功」

          推薦的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