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專訪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與大眾分享對抗肺腺癌的新療法進展)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宏軒
忘東忘西、講話大舌頭,突然間做事顛三倒四,原因可能不是腦部,而是肺部的惡性腫瘤?臨床上這些案例表明,腦部疾病可能潛藏著更危險的病根。每日健康特地訪問到高雄長庚的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為民眾解開相關疑惑。
一名50多歲女性,做事原本都很俐落,但是突然頭痛、做事也卡卡的。前去醫院檢查,發現腦部有一顆腫瘤。而且這腫瘤還是來自肺部,如此的案例不在少數,是否腦部疾病可能為肺腺癌轉移的普遍病徵?
腦部的腫瘤大宗來源是肺癌
腦部的腫瘤有一大部分是從肺癌來的。基本上是很常見的地方,大概剛發現肺癌的人有15%有腦轉移。即使剛發現時沒有,最後所有肺癌病人,總共大約有30%都有腦轉移。
甚至有些人因為神經症狀先去神經科,結果最後診斷結果是肺癌。可能原本沒有咳嗽、胸悶。症狀都是頭痛、記憶力的問題,可以說肺腺癌在轉移前幾乎是沒有症狀的。甚至連轉移了可能也毫無症狀可循。目前肺腺癌國內早期死亡率占第一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篩檢的難度太高。
(王金洲醫師指出,約有三成肺癌病人出現腦轉移,而肺癌確診經常已為晚期,與早期篩檢難度有關)
何時該就醫?該檢查?
只要任何跟身上有不一樣的症狀超過兩三周,最好應趕快就醫進行檢查。專業的醫師皆可協助幫忙發現問題在哪。「目前看來,神經科醫師發現腦部病灶後都有一種共識,會建議病人進行全身性檢查,特別是胸腔X光片,看看是否為肺腺癌轉移所造成。」王金洲醫師表示。
此外,肺癌轉移腦部時也可能出現腫瘤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或是壓迫聲帶,倒致聲音沙啞。甚至是造成單側肢體癱瘓,病人還以為自己是中風,都是臨床上出現過的肺腺癌轉移的病例。
由於早期篩檢不易,衛福部目前欲推動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但究竟篩檢的頻率以及哪些族群需要進行篩檢?王金洲醫師指出,肺癌目前的適用藥包括標靶療法、免疫療法,但是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腫瘤仍為關鍵,「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和口腔癌是目前推的四癌篩檢。至於死亡率最高的肝癌和肺癌為何沒有推篩檢工具,因為篩檢工具要很方便做到,而且要很便宜。而目前的胸部x光篩檢率並不佳。」王醫師表示,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會是值得考慮的檢查方式。
王醫師建議,若有家族病史,包括姊妹、父女、母子曾有連帶感染或曾經罹癌,以及50歲以上中高年族群,建議至少每3年就做一次完整檢查。至於為什麼是每3年一次?目前研究文獻指出,3年內的癌細胞變異,就可能導致腫瘤由早期演進成晚期。「一顆癌細胞到1公分的肺癌要10年,但從一公分到晚期只要三年。」王金洲醫師如此說明。
如何才能預防肺癌?
王醫師提醒民眾,要預防肺癌最重要的首要行動仍是「戒菸」,另一項關鍵則是環境因素。「抽菸我們完全不鼓勵。跟喝酒不一樣,抽菸對身體幾乎一點點好處都沒有。」另外,空污影響當然是目前的顯學議題,但與包括政治、經濟在內的大環境有關,一般人只能盡量做到基本防護,例如空氣品質差時減少至戶外或公共場所,出門也盡量戴外科口罩。
王醫師提醒,即便是肺癌患者,其整體健康狀態與病情控制,都和身心健康有關係,「心的保養有時候比身的保養更困難,卻也更重要。」建議民眾定期篩檢,若確診為肺腺癌也不必喪氣絕望,保持正面心態與醫師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