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甜食又不愛刷牙?很多人直到蛀牙發作、躺在牙醫診所補牙時才後悔沒有努力刷牙。牙齒保健固然需要從平日做起,不過一旦「補牙」之後,牙髓及構成牙齒的礦物質不會自動修復,這也是為什麼蛀牙往往「越補越大」,甚至最後必須拔牙、植牙的根本原因。
最新研究:失智症藥物可助牙齒重生
不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最新的研究卻揭開了一絲曙光,未來人類的補牙技術將可能進展到讓牙齒「自體重生」的階段。根據英國新聞媒體《Telegraph》2017年1月9號的報導,由國王學院教授 Paul Sharpe 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展,將可生物分解的海綿浸泡在含有阿茲海默症藥物Tideglusib的溶液中,用以修補蛀牙,將可幫助牙質幹細胞的再生,可減少補牙後感染、侵蝕、脫落的風險,得以保住「原牙」。
Sharpe 教授指出,一般的補牙技術,是利用人工合成的鈣、矽化合物來填補蛀牙,但這種填充物不會消解,意味著牙齒本身的礦物質含量「不可逆」的消失,從而增加了感染,甚至必須多次補牙,最終只好拔除牙齒的風險。
牙科治療新進展,但侵入性治療不可免
英國口腔健康基金會教授 Nigel Carter 博士指出,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結合生物可分解的海棉,可望是治療牙科疾病的一大進展,目前在臨床實驗中,已確認該藥物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響,將可盡快著手在牙科治療上的實際研究。
不過,一般民眾如果蛀牙,則還是躲不掉牙醫的「鑽孔」治療,因為仍然必須先將蛀掉的牙質移除,才能進行牙質重生修復的治療。還是提醒民眾維持良口腔衛生,飯後定時刷牙,才是長保「牙齒」健康的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Telegraph》
封面圖片出自:水村歯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