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鎂」症狀大公開:易怒、抽筋、心悸族群最容易猝死!3大含鎂蔬菜有吃就有救|每日健康 Health

| 日期:2017-11-03 | 責任編輯: 郭家和 | 分類: 流行病學

solar22/shutterstockWisanu_nuu/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 / Via  http://healthylives.tw

本文作者:安德爾.戴維絲(Adelle Davis),南加州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碩士,營養學專家

 

缺乏鎂所產生之症狀

 

鎂是另外一種營養素,像鈣一樣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只要稍有缺乏,就會變得暴躁易怒、緊張、對聲音敏感、衝動、憂慮、惹是生非。嚴重或長期缺乏時,可能會使人抽筋、顫抖、脈搏不規則、失眠、肌肉無力、痙攣、腿部抽筋;兩手顫抖得很厲害,連寫字都有困難。腦波圖、心電圖及肌肉反應圖上,大腦、心臟及肌肉的電波記錄都顯示出異常的現象。

 

鎂嚴重缺乏時,腦部所受到的影響最大,思緒不清、混沌、喪失方向感;明顯的沮喪,甚至會精神錯亂,產生幻覺,服用適量的鎂後,這些現象便會消失。

 

醫學報告有一則病例,一個六十八歲的男子,因為腹瀉而導致鎂缺乏,脾氣開始變得暴躁易怒、喪失方向感、思緒混亂、嘮叨不休、喜歡挑釁、安靜不下來,這些情形持續九天。讓他服用一匙愛普森鹽(Epsom Salts)即硫酸鎂,幾個小時後,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他又恢復為一位「愉快的紳士」。

 

另一個例子是由於缺乏鎂而引發的肌肉無力。受測者在接受缺乏鎂的飲食後,會因為控制膀胱閉合的肌肉無力,而有尿床的現象。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各種硬化症的病人。一位患有多種硬化症的婦女告訴我,她忍受白天小便失禁的尷尬情形已經有四年,但是在飲食中加入鎂後,立即不藥而癒。

 

醫師不太容易檢查出鎂缺乏,因為鎂大多存在於細胞內部;血液中的數量很多。服用利尿劑或抗生素、顫抖、肌肉無力或抽筋、癲癇、腹瀉、糖尿病、腎臟炎或精神錯亂的患者,細胞中鎂的含量均偏低。

 

動物缺乏鎂數天後,就會開始痙攣,使腎臟受損,並且出現腎結石。心臟出現異常,並且有細胞死亡、出血或心臟肌肉鈣化等情形,即鈣質沈積在許多柔軟的組織中,如骨骼肌、腎臟,特別是動脈血管壁內。

 

必須要有適量的鎂,細胞才能儲存鉀。所有的症狀,尤其是組織鈣化,在鈣質缺乏時更容易惡化。美式飲食中磷的含量過高,經常會引發致命的心臟病。

 

 

鎂可防治心臟病

 

只要給予充足的鎂,動物即使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也不會出現心臟疾病。同樣地,追蹤那些飲食含豐富鎂的人們,令人驚奇的是,沒有出現任何心臟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症。因此,缺乏鎂是導致心臟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這是無可置疑的。

 

鎂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主要催化劑;心臟病的存活者,每天服用一些愛普森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在一個研究中,血液中含鎂量高的人(每一百CC血液中含二‧○六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一七○毫克;含鎂量低的人(每一百CC中含一‧七一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四七○毫克,這是心臟病隨時可能發作的危險數字。

 

飲食中鈣質的攝取量偏低時,鈣質沈積於柔軟組織的情況更惡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因為罹患關節炎、黏液囊炎、動脈硬化、或其他因為鈣質沈積或骨刺而造成異常疼痛的人,可能會因此排斥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事實上,除非同時攝取充足的鈣和鎂,否則病情無法改善。

 

有不少醫師告訴腎結石的病患不要喝牛奶,結果更容易形成結石。維生素E不足時,也會發生這種鈣質沈積的情形。在心臟手術後,病人極需鈣與鎂,若未能及時補充,幾天之內就可能會因為心肌鈣化過於嚴重而導致死亡。

 

食物中的鎂在經過浸泡或燙過後就會流失。即使攝取充足的鎂,也會因為腹瀉、腎臟疾病、糖尿病、服用利尿劑、喝酒等而流失,而導致缺乏。每天喝兩盎司酒的人,尿液中鎂的含量,比不喝酒時高出三到五倍。喝酒而未在飲食中補充鎂的人,無異是向心臟病招手。

 

 

鎂的最佳來源是堅果、黃豆及煮熟的綠色蔬菜,如菠菜、甜菜、甘藍菜等,只要栽培這些蔬菜的土壤未使用化學肥料,煮菜的湯汁不倒掉,就不虞匱乏。但多數人並不常吃這些食物,含量最豐富的海蝸牛也很少有人願意吃。

 

嬰幼兒及多數的婦女,每天約要五○○毫克的鎂;青少年、男性、孕婦及疾病的復原時期,則約要八○○毫克。這些攝取量包括每日由尿液、糞便及汗水中流失的量。

 

在一個實驗中,受測者吃的是典型的美式飲食,白麵包、精碾的米食、通心麵、義大利麵、糖果、果醬、西點、及不具刺激性的飲料,就已經出現缺乏鎂的症狀。即使完全吃未精製的食物,每一千卡路里約含一百毫克的鎂,其中半數無法吸收。成人鎂的攝取量充足,則不會產生心臟疾病或動脈硬化,依其理想體重,每天的攝取量為每磅五毫克,或每公斤十毫克。

 

鎂的需要量與鈣質的攝取量成正比。飲食中鈣質的含量愈多,則需要愈多的鎂。單獨攝取鈣質可能導致鎂缺乏。母親或醫師給嬰兒喝的牛奶若未添加鎂,會如動物實驗的結果一樣,導致抽筋。但攝取過量的鎂也同樣有礙鈣質的吸收。

 

鈣與鎂的理想比例大約是二比一,或是每一千毫克的鈣需要五○○毫克的鎂。兒童、孕婦、及病後調養的人需要特別多的鎂。而男人的需要量比婦女多。當鈣質的攝取量增加時,鎂也應該相對增加。健康食品店亦出售鈣磷比例適當的片劑,或是加入磷鹽的骨粉及各種鈣鹽。

 

 

碳酸鎂、重碳酸鎂、氧化鎂、氯化鎂及硫酸鎂都能有效補充鎂的攝取量。半茶匙上述各種鎂化物提供二五○到五○○毫克的鎂,可以加在牛奶或果汁中,並不會有異味。氧化鎂會完全中和胃酸,因此消化不良的人並不適用。

 

 

 

本文摘自世潮/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內容為世潮授權每日健康刊登,非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的不容錯過!